
[预览]-留住记忆,留住乡愁,重塑国棉三厂历史风华 —— 郑州国棉三厂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项目系列宣传(一)
在郑州这座古老与现代交织的城市中,国棉三厂不仅是新中国工业发展的生动缩影,更是无数老郑州人心中的“记忆博物馆”。这些承载着厚重历史痕迹的苏式建筑、老车间、旧设备,宛如一部凝固的时光纪录片,静静诉说着郑州纺织工业的辉煌与沧桑。
两代人的青春记忆
国棉三厂,这座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工业遗产,曾是郑州乃至全国纺织工业的重要支柱。当时,国家为了加速工业化进程,引进了苏联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国棉三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红砖青瓦、巨石型厂房,向南一字摆开,这些独特的建筑风格,不仅彰显了苏联援建项目的独特魅力,更成为了那个时代工业美学的典范。
对于老一辈的郑州人来说,国棉三厂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的地方,更是他们青春与梦想的见证者。刘金艳是国棉厂的老职工,她的母亲也是国棉厂的一代职工。上世纪80年代,刘金艳妈妈退休,刘金艳顶替妈妈岗位进厂,一直工作了30多年,直到退休。从进厂时的挡车工,到后来的帮接工、测定员、教练员,再到工长,刘金艳见证了国棉三厂的变迁与发展。她深情地回忆道:“我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对这个厂是非常有感情的。这些房子虽然老旧,但住久了,感情也深了,舍不得离开这个地方。”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工业建筑也逐渐显露出“老年病”。屋顶破损、管线杂乱、墙砖风化严重,加之内部“团结户”布局导致的居住条件拥挤,使得部分建筑成为了亟待改造的“危房”。大部分原有住户的单户居住面积都在50平方米以下,最小的一户面积仅有17平方米。刘伟星也是国棉厂的老职工,他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工作,在这里退休,一住就是六十多年。对于此次改造项目,刘伟星充满期待:“这房子虽然旧,但住习惯了,也舍不得离开。我们很支持改造项目,就是希望改造进度能快点,让生活更便利些。门口现在有施工围挡,电动车乱停乱放,人行道路不平,很容易摔倒。”
保留历史,更新生活
面对这些历史遗留问题,郑州市政府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城市更新,将国棉三厂旧址建设成特色历史文化街区。这一项目的实施,不仅是为了改善老城区居民的生活环境,更是为了留住这座城市的记忆与乡愁。
对于国棉三厂的未来,现任郑州三棉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振中充满期待。他表示:“这个改造项目是为了保留我们的文化建筑特色和历史情节。我希望改造后能保留原来的建筑文化元素和特色,同时又能加入新的元素和内容。让大家再回来看一看的时候,能感受到历史和现代的结合。”
作为一位在国棉三厂生活了65年的老员工,刘振中对这片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介绍,国棉三厂建于20世纪50年代,采用了苏联的建筑图纸,与同期建设的西北四棉、北京国棉三厂等厂房一样,具有独特的红砖青瓦和巨石型厂房建筑风格。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是郑州纺织工业发展的见证。
谈到历史街区改造项目,刘振中表示,改造的出发点是基于国棉三厂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旨在保留这一文化建筑特色。改造的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保留青砖红瓦、小烟囱等苏联建筑特色元素,传承棉纺织工业的历史文化;二是回应老职工对棉纺织工业的历史情结,让大家铭记城市的发展是由轻纺织而兴起的。目前,郑州纺织博物馆已经建成,为市民提供了了解纺织历史文化的平台。
据悉,自2022年项目开始实施后,通过货币化补偿、产权置换等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1019户家庭的住房问题,妥善安置了3000余名居民的生活。选择产权调换的住户,新小区距离国棉三厂生活区仅1公里,既保留了原有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又让居民住上了新房。在征收过程中,政府坚持居民事、居民议、居民享的原则,确保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除了保留历史元素外,改造项目还融入了现代元素。刘振中透露,最初的规划是按照上海新世纪一条街的模式来打造,以旧修旧,保留外壳,更新内核。改造后的街区将加入露台、咖啡馆等现代设施,打造一个类似不夜城的地方。
项目效果图
对于改造后的效果,刘振中充满期待。他希望改造后的街区能够保留原来的建筑文化元素和特色,同时又能融入新的元素和内容,让市民在感受现代都市的繁华与喧嚣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这座城市曾经的辉煌与沧桑。“总而言之,我们这些老职工还是很欢迎国棉三厂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的,没有抵触情绪,都觉得这样做很好。可以说,郑州这座城市的起步,就是这六个国棉厂给它托起来的。纺织先发展,慢慢有了条件,后来才建了电缆厂、热电厂等。现在,原有的车间厂房,有的拆,有的搬,我们这代还记得国棉厂,到我们儿子孙子一代都不知道这个地方原来是干什么的,再往后,年轻一代更不知道郑州这座城市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了,需要有一个地方保留一座城市的记忆。”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