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观快评:胜诉!就该用法律武器对微信动辄封号说不
腾讯“输”了!4月23日深圳腾讯公司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25元,执行法院为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关联案件为吴某与深圳腾讯公司相关网络服务合同纠纷。
而该网络服务合同纠纷,说通俗点就是因微信被“封号”引发的。吴某在2018年微信号被腾讯封禁,被封原因是“被多人投诉并确认有违规行为”。腾讯方面称,是收到用户举报,该账号涉嫌发布赌博信息,经核实举报属实。
吴某对此不服,将腾讯告上了法庭。经法院审理,腾讯被判决10日内解封涉案微信号,案件受理费25元由腾讯负担。但吴某提出的损失费用和精神损失费,法院也未予支持。
但不管怎么说,就“封号”这一事来说,吴某获得了部分胜利。因此有网友揶揄道:有“南山必胜客”之称的腾讯也有没赢的一天。从以往案例来看,腾讯在深圳南山法院受审的案件确实少有败绩,而这起案件,起诉人是一个普通人,面对的是腾讯强大的法务团队,且案件事关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封号”,他的部分胜诉,对社会有强大的昭示意味。
微信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事实上的国民网络信息基础服务商。一个人的工作、社交乃至财务都连接在微信上,一旦被封号,之前的人脉关系网顷刻崩塌,也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
但事实往往是,一些人觉得自己被封号“不明不白”,在我身边也有不少媒体人无端被封号的例子。而与之对应的,是封号之后的申诉解封困难。腾讯虽然宣称可以自助解封,但在用户实际操作中,往往步骤繁琐,成功率低。本案中的吴某也是尝试过各种方式自助解封,均无果。
最极端的案例莫过于2020年8月,一位21岁男子因微信被封号,导致生意无法进行,申诉无果后选择在腾讯接待大厦跳楼身亡。事后腾讯给予死者家属15万元“人道主义赔偿”,但微信封号引发的悲剧令人唏嘘。
与之相反的是腾讯游戏,通常玩家被游戏封号后也很难解封,找人工客服申诉亦基本无路。但只要你充值数万元成为“心悦会员”,就会有专属人工客服,解封几率也大大增加。因此被很多玩家诟病为“有钱就有特权”。
显然,无论是微信号,还是游戏账号,都不是腾讯公司垄断的私有物品,也应该被视为个人虚拟财产的一部分,并不完全是腾讯说了算。腾讯给出封禁吴某微信的理由是其涉嫌赌博,然而从腾讯给出的相关资料来看,更像是朋友之间买彩票的交流。另一个封号理由是吴某在朋友圈分享了支付宝二维码。腾讯认为此举违反了服务协议,“发表、传送、传播骚扰、广告信息、过度营销信息及垃圾信息或含有任何性或性暗示的。”
众所周知微信和支付宝的竞争关系,但如果因为在朋友圈分享竞品信息就将其封号,是赤裸裸的垄断和强制二选一,是对市场支配地位的滥用和对用户权益的粗暴侵犯。
不久前,阿里就因为垄断行为被重罚182亿。4月13日,三部委联合召开联合会议,要求腾讯百度等34家互联网平台开展自查,整改强迫二选一等垄断行为。
当反垄断成为众望所归与风向趋势,在有关部门彰显整治决心、重拳出击的大环境下,腾讯因为单方面封号被判解封,也是对腾讯的一个警示:微信并不是你一家说了算的。有些腾讯的粉丝可能要说“你不服你就不用微信啊”,但他们忘了,在移动社交市场基本被腾讯攫取殆尽的情况下,很多人是被迫用起了微信。
向来以高傲、专横形象示人的腾讯,如今在25元面前也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场“庶民的胜利”,在反垄断大潮下亦有种法治里程碑的作用。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