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观快评:认清虚假聊天真面目,莫在交友平台被“围猎”
“我为啥要线上刷礼物?我就是看看你的诚心”。在一款名叫“我C语音”的交友软件上,一名女主播与山东的刘先生语音聊天,引导其送出虚拟礼物,不到三个小时便消费了3000多元。女主播表示可以线下见面,但当刘先生再发信息时,发现自己已被屏蔽,这才意识到受骗了。
据央广网3月25日报道,近日,记者卧底相亲交友平台发现,像刘先生这样上当受骗的案例背后,实际上有着庞大的产业链。平台男性用户发出的每一条文字、语音、视频都被明码标价,而他们支付的费用则会被聊天员,以及背后的代理、团队、公司一一抽成。
男性用户被如此“围猎”的事实令人震惊。原本是奔着相亲去的,还在聊天中付出金钱和情感,结果非但不能实现“脱单”,还很可能陷入“围猎者”设下的层层圈套,最后人财两空。黑猫投诉平台上,与“充值聊天”相关的投诉多达6000多条,涉及不同交友平台,但都打着“脱单交友”的旗号。
这门生意有多火,从聊天员的收益和某传媒公司流出的代理佣金抽成表,即可略知一二。一招聘女性聊天员的帖子显示,工作主要内容是在交友软件上和陌生男性用户聊天,只要对方有回复就有收益。文字聊天收益0.11元-0.4元/条,语音聊天1.1元-4元/分钟,视频聊天2元-6元/分钟。据知情者称,聊天员一天收入300元-500元很正常,高的话可达上千元。另一位知情者表示,他农村老家有很多女性使用这些App赚钱,甚至“一个人的手机上会下载十几个软件,一年收入十几万”。
这些聊天员一般由代理招募而来,不同代理又分属不同团队,团队负责人与交友软件运营方洽谈,为代理争取较高的佣金抽成。某传媒公司的推广海报显示,该公司负责推广“花夕、觅伊、伊对、聊有伴、在身边”五个App,不同平台的佣金抽成比例不一样,但代理的等级同样都被分为LV1-LV7共七级,最高抽成比例可达50%。
整个盈利模式基于平台上的聊天,可明明是有“预谋”的虚假聊天,为何能大行其道?一方面,平台很可能是利益链中的一环,或至少对推广人员的做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用户向平台客服投诉,基本上鸡同鸭讲,不了了之。另一方面,利益链上的获利者们没有受到足够的处罚。按照一位警务人员的说法,这种商业模式是否构成犯罪较难界定。此外,在实际推广中,也难以对推广人员的身份、目的进行核实和监测,这就让消费者处于较大的风险之中。
显然,这种商业模式即便不构成犯罪,也要有相应的监管来保障用户的权益,维护公平规范的市场秩序。平台更要落实主体责任,不能在利益面前丧失原则。然而,最为关键的是,用户个人必须保持清醒理智,不要被虚假的聊天冲昏头脑。(正观评论员 周也琪)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