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观快评:多元化整治自媒体乱象,从1%开始
3月12日,中央网信办组织部署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聚焦社交、短视频、网络直播等类型重点平台,针对“自媒体”造谣传谣、假冒仿冒、违规营利等突出问题,坚决打击,从严处置,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各地积极响应,采取措施推进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处置一体化机制建设,不断畅通举报受理渠道,整治自媒体乱象迎来新局面。
1%定律背后的970万人
Web 2.0时代,一位外国学者曾提出社交媒体的1%定律,即互联网里真正创造内容的只有1%的用户,9%是分享、评论的互动者,剩下90%的用户默默围观。只不过,处于萌芽阶段的自媒体尚不发达,相关从业者人数相对较少,因而并未掀起太大水花。
进入Web 3.0时代,中国网民人数突破10亿大关,个人媒体比例逐年攀升,1%的数值背后已是日渐庞大的自媒体从业人员总量。中研普华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到2021年,我国全职从事自媒体的人数达到了370万人,而兼职人数则超过了600万,共计970万人在从事自媒体行业。
更不用说,人人都是信息的接收者和传播者,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能成为自己生产,自己发表,自己运营的“up主”,究竟还有多少潜在的自媒体人,谁都难以预料。
或是出于凑热闹的心理,或是出于收割流量和收益的目的,一些自媒体人没能恪守职业道德的红线,在利益“魔咒”的诱惑下,发布严重失真信息、造谣抹黑、煽动舆论。一句恶毒的话语、一个带节奏的帖子、一个随意剪切的视频,经过一次次传播后,影响可能被无限放大,给受害者及其家庭造成毁灭性打击,不断践踏社会公序良俗的底线。
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自媒体的发展之快有目共睹。只是速度快,必然伴随着粗糙和混乱现象,如果放任其肆意生长,只会枝节横生,妨碍其正向前进。
“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持续开展
2016年起,由国家网信办牵头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剑指网络顽疾,形成持续震慑。近三年,专项行动雷厉风行。2021年,国家网信办部署开展“饭圈”乱象整治、春节网络环境整治、用户账号运营乱象整治等15项“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处置账号13.4亿个,赢得广大网民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则更加突出对症下药,重点整治MCN机构信息内容乱象,整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整治应用程序信息服务乱象,整治春节期间和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
然而,互联网飞速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与各行业紧密融合,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现象网络生态乱象反弹反复。近期,因网络谣言造成的网络暴力引发热议,背后是屡禁不止的假账号、假信息、假数据。
不良自媒体为获取经济利益而不择手段,或无中生有、移花接木杜撰虚假消息,或充当“标题党”“水军”炒作传谣,或是“骗”字当头,连账号、运营公司、传播数据都严重失真。有调查显示,在近万个疑似造假账号中,自媒体占比近88%。2023年央视3·15晚会也曝光直播间一台手机操纵2万水军的黑幕,人气、播放量、点赞、评论都是刷出来的。
不过,任何建立在虚假数据上的光鲜,都有违公序良俗,迷恋数字,也终究会被数字所害。如何阻止假帐号的注册,把好审核关口,遏制网络虚假内容,扫清“乌烟瘴气”,仍需探索多元化途径,网络治理手段必须紧跟趋势,持续深入,剔除顽瘴痼疾,才能与时俱进、顺风前行。
多元化整治自媒体乱象
整治务必从严,治理务必坚决。3月12日,中央网信办下发《关于开展“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的通知》,既重在破解“自媒体”信息内容失真、运营行为失度等深层次问题,又强调了探索运用多元化手段强化“自媒体”监管。
合理运用经济手段,即以社交、短视频、网络直播等重点平台为出发点,严厉打击“自媒体”发布传播谣言信息、有害信息和虚假消息;假冒仿冒官方机构、新闻媒体和特定人员的“自媒体”;“自媒体”违规营利行为三种突出问题,进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各地网信部门还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谋划、精心部署、扎实推进,用政治手段严格处置标准、遏制违规营利、健全管理体系、加强部门联动、强化宣传引导。
为明确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有关部门应发挥“三督促一指导”的关键作用。“三督促”包括督促网站平台严格落实政策法规要求,完善“自媒体”注册、运营、关闭等环节管理细则,完善行业规范。在此基础上,督促网站平台深入自查自纠,从严从重处置顶风违规、屡教不改的“自媒体”,形成强烈震慑。同时,强化宣传引导,督促网站平台及时对外发布专项行动治理公告、违规典型案例等,鼓励网民积极提供举报线索,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一指导”即指导网站平台运用经济手段,对违法违规营利的“自媒体”予以清空粉丝数量,暂停或关闭直播、用户打赏、知识付费、收益提现权限,下架商品链接,取消广告收益、流量分成等处罚措施。
此外,有关部门之间也要增加联动,形成合力,可加强与公安等部门会商研判,及时通报违法犯罪线索,严惩网络犯罪行为。
“自媒体”具有公共属性,越是有传播力就越要有责任感,以多元化手段治理目标清晰、任务明确、行动部署具体,对未来一个阶段整治自媒体乱象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但整治“自媒体”乱象,也不是一时之事、一家之事,需要政府、网络平台、网民等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有关部门持续加大打击力度,常抓不懈,对肆意施暴者坚决“亮剑”是一方面,网站平台也应切实履行网络暴力治理主体责任,加强对账号和内容的审核、认证,引导广大网民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广大网民则要尊重社会公德和伦理道德,共同抵制网络暴力行为,共建清朗网络家园。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