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新闻

居中 守正 观天下

正观快评:“鲁”“豫”有约,这场1.26亿的豪“赌”何以全网点赞

正观评论员 王航
2022-07-08 15:08
在生态保护面前,没有任何一个省愿意输,也没有任何一个省输得起

时隔一年,河南与山东之间的黄河生态保护“对赌”结果终见分晓。在7月5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财政厅副厅长袁培全介绍,近两年,黄河入鲁水质始终保持在二类水质以上,山东作为受益方,共兑现河南省生态补偿资金1.26亿元。(7月8日中国青年网)

这场被称为“鲁”“豫”有约的“对赌”源于2021年两省签订的《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其中明确最高补偿资金规模达1亿元,分为水质基本补偿和水质变化补偿两部分。水质基本补偿,即断面水质年均值在三类基础上,每改善一个水质类别,山东给予河南6000万元补偿资金;反之,每恶化一个水质类别,河南给予山东6000万元补偿资金。

在这场“对赌”中,河南持续推进入河排污口、调水调沙和黄河滩区综合治理,付出了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最终赢得了黄河生态的日益向好和1.26亿元的生态资金补偿。山东名义上“输”了真金白银,却换来了黄河入鲁水质的清莹秀澈。而在跨流域治理的合作框架下,上游水质的持续变化也必将减少下游治理的难度和投入。可以说,不管是算生态账还是算经济账,对于两省而言,这场“对赌”都是一笔划算“买卖”。

众所周知,河流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污染治理和水质优化都不可能单靠一地一域持续投入,同样取决于其他流域汇水范围大小和基本水质情况等。九曲黄河流经9省区,最终的治理效果更需要上中下游坚持“一体化”,同下“一盘棋”,共同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

而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正是以真金白银作为正向激励,调动上下游之间协同治理与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推动流域之间建立合作共治的长效治理机制。从最终结果来看,这样的良性互动关系是互利互惠的,只要双方认真“对赌”,拿出决心和干劲,最终赢的就是生态环境,受益的是沿线民众。事实上,在生态保护面前,没有任何一个省愿意输,也没有任何一个省输得起。

对于这场“鲁”“豫”有约,不少网友乐见其成,并呼吁“这种交友式合作请多来点”。舆论场上的支持声音也正说明公众对于携手共治、合作共赢的跨流域治理模式的期待。事实上,在“鲁”“豫”“对赌”之后,四川与甘肃签订《黄河流域(四川-甘肃段)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协力推动黄河上游川甘青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这也正凸显了这一模式的价值。

可以预见的是,上游水质的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必然会对中下游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而在上中下游的携手共治之下,当沿黄九省区都能够建立统一的生态保护协同机制,黄河水清岸绿终将成为常态,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也必然未来可期。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新闻策划 陈锋 李娜

统筹 王攀 

新闻执行  刘俊礼 孟子扬


编辑:梁冰 陈若松 李佩阳
版权声明

本稿件为独家原创,版权为郑州报业集团有限公司(正观新闻)所有,转载或者引用请注明来源及作者,如有违反,依法保留追究权。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