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放派2》:在“不务正业”中探索科学的快乐

镜象娱乐

2022-08-16 15:38

©️镜象娱乐

文丨莫婉婷

8月6日,综艺节目《嗨放派2》在浙江卫视播出。《嗨放派2》节目定位为国内首档奇趣实验体验类真人秀,一个“不务正业”的科学研究组织,注重“奇趣实验体验”。

与第一季不同的是,它在延续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升级,每期有了一个明确的主题,在科学实验中传递对人文哲学的思考,将欢乐融入到每一帧画面。

当理性科学遇上感性人文

艺恩数据显示,近三年来,综艺产量持续收缩,2021年来同比下降5.3%。一方面,经过几年的不断内卷,国民性的爆款越发难觅,2021年年度三强的节目播映指数创三年新低;另一方面,全明星综艺和过度娱乐化也逐渐政策收紧。

而作为被市场反复验证的IP,综N代保持着对观众持久的吸睛力,是各大平台的重要阵地。对于综N代节目来说,如何乘着上一季的东风,把握热度,进一步丰富主题,开拓创新是关键。在追求娱乐性的同时,《嗨放派2》较上一季更多地强调人文价值与社会价值理念。

首期节目以“很高兴认识我”为主题,聚焦五官和五感,在“迷惑”的实验中发掘自己都没意识到的“新奇”生理、心理知识。还设计了一场百人参与的大实验,学员们需要在250人巨大方阵中寻找“世界上另一个我”。看着方阵成员展示的种种可能,“嗨放学员”重审迄今为止的人生经历并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

在保证奇趣科学的同时,《嗨放派2》对已有的人文因子进行放大,以科学理性为手段,展示深度的哲学思考,诠释人文关怀,在第一期播出后,节目获得了不少正面反馈。

“奇奇怪怪”的实验

节目在发现自我的主题中展开,以声音辨别冷热水,第三视角模拟,闻狗味等这些充满生活感的“奇奇怪怪”的科学实验为推手,将创新的趣味实验和求实精神相结合,既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又带来富含人生哲理的经验与感悟,给人们以独特的代入感与共鸣感。实际上,它更像是一种价值回归,证明了现阶段观众对于综艺内涵多元化丰富化的诉求。

依据媒体对娱乐功能的认识变化,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大致已经历了说教娱乐阶段、纯粹娱乐阶段和审美娱乐阶段“三个阶段”。社会转型为综艺节目带来了娱乐消遣的功能转向,人们喜欢从轻松、欢快的游戏、聊天中释放生活压力,享受感官娱乐带来的简单和轻松。

综艺节目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功能就是让受众娱乐身心,获得精神世界的放松。受众在综艺节目中不仅渴望感官娱乐,更渴望贴近丰富的世界以体验“第二种生活”。节目没有刻意地设置太多反转,但构成节目的趣味性和真实性恰恰来自于个体的独特魅力和互动中的情感流露。

科学实验带来的冲击和明星的娱乐性质结合,并以“认识自我”为研究起点,将照片五官拆分还原,进行第三人称视角模拟,由外表到内心的重拾自我,引发观众的深切共鸣与沉浸参与,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节目观看体验。“保持好奇,不断探索”,也正是在《嗨放派2》各种“奇奇怪怪”又贴近生活的实验,看似天马行空,却又让观众忍不住猜想结果,让科学实验和娱乐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

新科普综艺的突围

科学研究的过程离大众的生活和视野相对较远, 科学实验本身更具有艰难性和挑战性, 对于科普节目, 无论是选题内容、节目形式, 还是传播途径、社会影响, 都很难做到创新与突破, 它给观众的最初印象都是中规中矩且缺少娱乐性的。

《加油!向未来》将科学实验搬上舞台,将趣味性做到了极致, 将抽象的科学原理与具象化的表现形式相融合,三季豆瓣均分8.3,为科普类综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榜样作用,展现了科普节目新的可能性。《是真的吗》《一站到底》《加油!向未来》等科普类综艺节目从脱口秀到知识竞技,再到与科学实验的结合,在这种限制性较大的专业领域内,这类节目依然在不断努力地翻新花样。

《嗨放派2》放弃了更为晦涩、对实验要求较高的科学实验,转向那些不同寻常的问题;将科学实验与游戏相融合,而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从选题入手,实现实验验证的游戏化,利用嘉宾的参与互动制造笑料,推进实验的进行;在形式上,相比于第一季,它进一步去主持人化,全过程靠手册引导,由嘉宾自主控场完成一个又一个游戏。

科普类综艺节目不应该是冷冰冰的技术应用或单纯的娱乐,它应该向人文主义与科学理性回归,舒展和治愈后疫情时代大众的情绪,让科学的主题在情感层面有一个明确的落点,向更创新的方向,在新的类型、玩法与题材上突围,而就目前来看,《嗨放派2》给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镜象娱乐(ID:jingxiangyuler)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署名,违者必究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