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柔柔的黄麦穰
在儿时贫困的日子里,有一样微不足道的东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黄麦穰。
黄麦穰,一般简称麦穰,是每年麦收的时候,收割回来的麦子在打麦场上脱粒时,被石滚(老家叫碌碡)反复碾轧后的麦秸。没有碾轧的麦秸原本是直直、细细、圆管状的,长约三四十厘米。经过碌碡反复碾轧后,变得扁平、柔软、光滑,也细碎许多,还泛着金色的光泽,老家人把它称之为麦穰。
从本质上讲,麦穰不过是一把干草,当然可以用来生火做饭,可以用来喂牛,或许还有一些其他的用途。但是在我看来,麦穰真正突出、也无他物可以替代的作用,一个是“钢筋”之用,一个是御寒之功。
它的“钢筋”之用,自然是发挥在盖房垒墙等基建工程中的。当年的老家,生活窘迫拮据,谁家也没有足够的钱买足够的石砖瓦块,建造坚固漂亮的砖瓦房,家家只能建造只用少量砖石作“简脚”(老家方言,是房屋下部约一米高左右的砖墙,用以防水、隔碱,因此“简脚”或许是“碱绝”)的低矮的土坯房,各的院墙更是由土坯(或泥土)围成。建房砌墙是农家人的“百年大计”,建之不易,更加看重质量第一。但在当时现有的经济条件下,怎么才能建出更加坚固一些土坯房?人们这时想到了不起眼的麦穰。
麦穰这种秸秆,虽说普通,却有两个其他作物秸秆不可媲美的特点,一个是柔软皮实韧性强,一个是耐沤、不易腐烂。也正是凭借着这两大优势,麦穰从柴火、饲料中脱颖而出,堂而皇之地晋升为那个年代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
济南以北黄泛平原上的老家,土壤是“一盘散沙”沙土,黏性很小,一碰就散甚至不碰也散,这种沙土根本不能用于制坯垒墙,做坯垒墙必须用埋在地下一两米深处的红褐色的胶泥,也就是老家人说的“淤泥”。胶泥的黏性没得说,甚至可以用来烧制砖瓦陶器,但是在制坯垒墙中如果不添加上一些“钢筋”,也容易破碎,于是麦穰就承担起了这一光荣的使命。做坯前,先将挖出来的胶泥堆成一大堆,从上面倒水用几天的时间慢慢地洇透,然后捣开胶泥堆,将麦穰搅拌其中,形成一种“混凝土”。将这种“混凝土”,通过制坯的模子——一个长约四十来厘米、宽约三十来厘米、高约十来厘米的木框,来一个个地制坯(老家叫脱坯”)。如此以来,黏性很强的胶泥与韧性很好的麦穰实现了完美的结合,土坯的强度就上了一个层次,土坯房的质量也就有了保证。
其实,在农家的基建中,麦穰的作用还不止于此,除了在泥墙的泥中也要添加这一“钢筋”外,在建造房顶时更是需要使用大量的麦穰。土坯房的房顶多是略带拱形的平顶,建造时是先架上水桶般粗的木梁,木梁之上是间隔二十来厘米宽的碗口粗的木檩,木檩之上是几层芦苇或秫秸编成的箔,箔的上面就要铺上厚厚的麦穰。这厚厚的麦穰是用来隔热保暖和防止雨水渗透的,由于它重量轻,即使厚厚的一层也不会对梁檩产生大的压力,因此因陋就简地建造房顶时,麦穰称得上一种非常理想的材料。麦穰之上再罩上上好的泥灰,房顶就算完工了。
除房顶之外,麦穰御寒作用的另一个发挥场所,是在寒冬中的木床上。
儿时的老家,隆冬时节真的叫寒冷,大地年年都被冻出一拃来厚的冻地层,坚硬得只有用镐头才可挖开。不论是乡间的土路还是沥青路面,年年都被冻得裂开一指来宽的裂缝。与联产承包后新盖的砖瓦房相比,墙厚顶厚的土坯房尽管有冬暖夏凉的一面,但是也难以抵挡冬季的严寒,那时屋里的水缸常常结冰。如此的低温,让老家人总觉得木床上的棉褥不够厚。在寒冷的冬夜里,怎么能能睡得温暖一些?人们又想到了麦穰。于是寒冬到来时,家家都会在每一张床上放一个装有厚厚麦穰的褥子,老家俗称“草褥子”,在“草褥子”的上面再铺上棉褥。这“草褥子”有点相当于今天的大棕床垫,还有大棕床垫不具有的柔软和草香,其作用真的不可小觑。有了这厚实软软的“草褥子”,那真的会暖和得多、舒服得多。至今我还记得,1979年的冬天,学校安排我们住校迎接考学时,我们大家就是睡在由厚厚的麦穰垫起的地铺上的。
益处多多的麦穰,自然也是深得人们的善待。每年麦收之后,人们都会抽出时间,将它们工工整整地垛成一堆,以作备用,不像对其他的柴草随便往哪里一堆。因此,麦收过后,村头的打麦场上,总也少不了大大小小的麦穰垛。远远望去,这大大小小的麦穰垛,圆的像亭子 ,方的像屋子,静静地矗立在空旷的场院上,时刻等待着主人的召唤。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则天天嬉戏于这些草垛之间,把美好的童年留在其中。
我是在散发着缕缕草香的“草褥子”上长大的孩子,也是从低矮昏暗的土坯房中走出来的孩子,身上虽沾有褪不去的土草之气,在时过境迁、地覆天翻的今天,却总是深情地回望曾经的岁月。特别是那些在苦难贫寒之中给予过自己温馨、温暖的物品,哪怕是卑微的毫末之物,我都心存感激、充满敬意。麦穰这一普通的秸秆干草,因为有它我们得以拥有遮风挡雨的温馨之家,因为有它我们得以拥有抵御严寒的温暖之“窝”。它其实也是自己生命里的“贵人”,功不言自高,善不言自大,情不言自深,恩不言自重。我想,与我一样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们,尽管昔日的岁月渐渐远去,但那柔软、温暖、清香并金光灿灿的麦穰依然会留在心中。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特别致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