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能帮助穷人的,不是慈善,而是商业么?| 观益江湖

环球慈善

2021-11-05 13:49

最近看到两个报道,感触颇深。 

一个是发生在国内的。

某地区搞扶贫,方法是,给一个贫困村免费送去120头羊,并且还提供饲养管理、母羊配种等技术服务。母羊可是宝啊,养殖好了,不说致富,但脱贫还真是不成问题。

但没想到,居然被村民们给吃了。120头母羊,被大家吃剩不到60头。

结局令人哭笑不得。

另一件事发生在国外。 

美国《世界博览》杂志披露一个慈善现象,非洲穷,举世皆知,因此,多国援助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的种子。目的是指望当地好好发展农业。

但你猜结果呢?

他们不是拿去种,而是拿来吃。

有什么吃什么,你援助多少就吃多少,简直懒到没救了!

如果你觉得还不够震撼,请再看一组数据。
美国《评论》(Commentary)杂志发表了西方对非洲金援问题的评论,文中提到:“过去50年来,西方富有国家对非洲的援助,高达2万亿美元。”
2万亿美元是什么概念?超过20个比尔盖茨资产之和,相当于非洲54国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但是,这2万亿砸到非洲,连个泡都没冒。

现在“非洲的实际人均收入低于1970年代。”“超过一半的非洲人口,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

作者总结道:长期的援助,等于是把非洲往火坑里推。

越帮越穷,越援助,越“没救”。

看似荒谬的现象,其实才是这个世界的运转逻辑——真正能帮助穷人的,不是慈善,而是商业。

01
先说说慈善为什么没用。
《贫穷的本质》有这么一段话:
在非洲,慈善组织会免费发放蚊帐。
穷人很乐意去领,但真正使用的人却很少,因为它是免费的。
可能你会说,既然穷人不缺蚊帐,那就送别的呗! 
但问题在于,你怎么知道穷人缺什么? 
张三缺件衣服。
李四缺部手机。
王二缺个拖拉机种田。
······
穷人千千万万,难不成你来个“民意调查”,然后再一家一家送去?
太不现实。

这导致的问题就是,不管你捐什么,穷人永远都是要要要。

这种“需要”并不是真正的需要,只是因为免费罢了。

就像本文开头写的扶贫,当地居民想法不过就是——你给我羊啊?拿来呗,不拿白不拿。

他们没有拿来养殖,而是饱餐一顿。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是白拿的,吃了也不心疼。

所以,慈善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它没办法解决穷人真正的需求。

02
那么,直接分钱行不行?有了钱,大家都会买自己最需要的东西。
答案是,穷人依然会让你失望。

丹碧莎在《无用的援助》讲到一个真事。 

西方慈善机构发现非洲某地区婴儿死亡率奇高,原因是当地水源不干净,需要整治。
为此,他们给了当地一笔钱,并叮嘱村民:你们这水源有问题,得好好改善改善。
但你猜村民怎么做的?居然把钱拿去买女人。
然后慈善机构负责人就急了:钱怎么拿去乱花呢!
当地村民解释:多买几个女人,多生点孩子,死亡率不就下来了?
当然,这纯粹就是狡辩,不过就是花钱纵欲罢了。

因为穷人的钱如果不是赚来的,而是“捡”来的,他就不会珍视。

比如以下2种情况:

你辛苦搬砖几个月,累死累活,终于储蓄到1万块。

有富豪发钱,你顺手领了1万现金。

你说,这笔钱用途怎么可能一样呢?

前者你可能会拿去自我投资,后者却大概率是被拿去挥霍。

“由于受惠者无所失而有所得,他很难对自己免费得到的东西进行主观排序。甚至,他都不清楚自己最迫切的需求是什么。”

一位经济学家如是说。

03
免费援助还会导致一个更致命的问题:懒惰
举个例子,张三出身于贫困地区,工作不好找,赚钱也难赚。
本来张三计划着,要不赌一把,到大城市去试试······
现在,突然有机构每月发2000块钱,保证张三吃喝不愁。
你说,张三还想去打拼吗?
怕是给他工作都不想要了。满脑在筹划:能不能多拿一点?是不是我越穷,慈善机构就给的越多?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非洲,被西方援助最多的国家,经济越是难以发展。

理由很简单。

既然今年吃完救济粮,明年国外又会捐助,那为什么要自己种地?

既然人道主义动不动就“砸钱”,那穷人为什么还要努力工作?
要知道,勤奋不是人的天性,好逸恶劳才是。

而长期慈善,看似是帮助穷人,其实正在使他们变为“废人”。

04

孟德斯鸠说,有商业的地方,就有美德。因为穷人真正缺的,是商业,是市场。
有网友分享过一个事。
一名美国义工和中国义工去卢旺达做慈善。
到达之后,中国义工看到一个瘦骨嶙峋的孩子,很可怜。他转身上卡车拿食物。
但美国义工叫停:“住手!放下!”

随后,他告诉孩子,“我们从很远的地方来,已经累了。你可以帮我卸货吗?有报酬的。”

孩子一听,兴奋极了。带领小伙伴一拥而上。片刻功夫,货物就被卸完。
这时,又来一个小孩。但车内已经没有货物要卸。
美国义工就说:“可以为我们唱首歌吗?也会支付报酬的。”小孩欣然答应。

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义工解释:

如果贫穷成为了他们不劳而获的手段,那他们就会变得更穷。反之,也是。

在这里,美国义工的行为就不是慈善,而是“商业”——你帮我干活,我给你报酬。
当然,在真正的市场里,这种激励模式更持久。
也更有利于穷人。
你干得越多,拿的就越多。
你创造价值越大,获得成就则越高。

市场不会同情穷人,但会奖励勤奋的人。

这是商业对穷人最友好的地方之一——堵上人性的漏洞,激励他们去赚更多钱。

另外,也只有商业,才可能从根本上去改变穷人,因为健康的商业合作是互利互惠的。

资本家在获得更多财富之后,自然就会继续投资,扩大市场,于是引发一系列连锁效应。
国家有钱了,因为可以缴纳更多税收。
穷人能购买更多性价比高的产品了,因为商家在竞争。
穷人的收入待遇也会更好,因为岗位需求增加,企业和企业之间有“员工竞争”,从而提升招聘待遇。
马云说过:“商业就是最大的公益。”
所以,慈善需要方法和长远的计划,而非盲目的善意。

正如哈耶克所言:通往地狱之路,通常都是善意的石头铺成的。

作者:梦雪温婉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