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非遗” 过别样重阳——省水利厅社区重阳手工活动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现重阳节来临之际,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丰富辖区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享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政策,省水利厅社区联合雨之露社工,于10月12日下午3时,开展“解码非遗,过别样重阳”主题活动。
此次重阳节活动为辖区老年人跟着老师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淮阳泥泥狗手工作品知识,体验动手的乐趣,完成泥泥狗五步制作的最后一步——点花,感受非遗文化魅力,度过一个有趣的重阳节。活动开始,由社区副主任牛茵致辞开场,欢迎诸位老年朋友的到来,并代表社区表达节日的美好祝愿,希望老年朋友们过一个愉快的重阳节。
活动开场以后,由专业老师为大家介绍非遗文化,一首民谣“老斋公,慢慢走,给把泥泥狗,您老活到九十九。”引出了今天要学习和制作的作品,“泥泥狗”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自豫东淮阳一带。“泥泥狗也叫灵狗、神狗,是用当地黏土做成的泥玩具。用奇形怪状形容泥泥狗的外形最为贴切了,有九头鸟、人头狗、人面鱼、猴头燕、独角兽、多头怪、人面猴、四不象等,这些奇禽异兽大有尺余,小如拇指,各种形态超过200种”。听到这里,老人们大呼神奇,有位老人说;“原来是这样,还一直纳闷为何其他动物也叫泥泥狗。”学习完了理论知识,大家就开始跟着老师的指导,忙活起来了,老年朋友轻描慢涂,时不时与周围人交流制作心得。
传统的泥泥狗造型有六类,分别是人猴、怪兽、禽鸟、鱼蛙、龟蛇、土埙。这次老师指导大家对相对简单的生肖鸡进行点花,根据自己的喜好为作品点花上色,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之后,五彩斑斓的泥泥狗就完成了,脸上洋溢的满足的笑容,最后大家合影留念。老年人们纷纷表示,参加这次活动很开心,并且希望社区多多举办这样的活动。
非遗进社区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文化基因。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辖区老年人在度过一个不一样的重阳节的同时,增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通过非遗手工活动,感受非遗文化的无限魅力,放松心情,陶冶情操。为社区老年人搭建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让社区老年人多一份陪伴和关爱。
作者:刘莎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