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的练习本

我依爱山仍恋N

2021-10-13 09:20

小时候一到开学,就会面临一件事情,那就是订本子。买回一张白纸,一点点裁开,然后订成一个本子,就可以写字了。

今天在一张白纸上画图,突然想起了小时候自制练习本的情形。大约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记忆犹新。

那个时候大家都比较穷,除了正式的作业本是买的之外,日常的练习本都是自己订的。这样做不是为了绿色环保,而是为了省钱。那时候的一大张白纸大约是一毛钱,裁开了就能订成一个本,绝对物美价廉。

从小就喜欢看大孩子们自己订本子,听着他们讨论什么十六开、三十二开,觉得都特别专业。父母亲也会给我买回一张大纸来,刚在桌子上折叠整齐,然后用一把小刀慢慢地裁着。

母亲特别适合干这个工作,因为她折叠得比较好,用刀均匀,裁出的纸张特别美观统一。而父亲正好相反,他总是有些不耐心,裁出来的纸就有很多小齿,看起来像小狗咬过一样。更要命的是由于折叠的问题,纸张的大小看起来也不统一,有的什么还是斜的。好在他可以找到一个订书机,把这些看起来不美观的纸张订到一起,看起来就会顺眼一些。那个时候订书机是个稀罕物,很多人是没有的。纸张裁好后,只能用针来缝,看起来更加土了。不过有的人裁剪的整齐,针脚又很细,看起来干干净净,规规矩矩,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舒服感。

刚开始的时候年龄小,不觉得父亲裁的纸有问题。后来年纪大了,就知道和同学对比了。一看人家的本子都这么好看,而我的看起来有点另类,就有些不舒服了,回家告诉父亲我的本子不好看。起初父母亲都不在意,后来说的次数多了,甚至以不写字相威胁,他们才重视起来。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母亲剥夺了父亲给我制作练习本的权利,由她自己来帮我做。母亲确实是个细致的人,就连纸张的选择都很精心。她在小卖部仔细挑选纸张,专门找没有一点问题的来买。

买回来后,她先把纸张轻轻压平,压个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然后再轻轻对折、对折、再对折,然后找一把小刀,轻轻裁开,力道特别均匀,断面也十分整齐。同时再弄两张牛皮纸来做封面和封底,把里面的纸张保护起来。这个时候她才用订书机来订,订得时候也十分注重两个钉之间的距离。到了这里,才算大功告成,一个漂亮的小本子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可惜我从小写字不好看,也没有什么耐心,再漂亮的本子也用不了几天。几天之后往往皱皱巴巴的,和人家大多数同学的没法相比。不过班里也有另类,记得小时候有一名同学,这位老兄最大的特点是作业本根本不像一个本子,而像一个小纸团。老师检查作业完成情况时,他总是奋力把八个纸团打开,然后在里面找到正确答案。

还有一位老兄,他的作业更是有特色。每次给老师看的时候,写过的几页纸总是处在撕开的状态,和整个本子只有一点点联系了,似乎稍微一碰就能掉下来。可你仔细看内容,他的作业还是写的挺不错的,几乎全对,让你挑剔不出别的东西来。后来这位老兄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每当后来同学聚会时,都会谈起他的本子。

现在想来,当时的条件真是寒酸。可与我们的上一代人相比,学习条件则要好的多。我记得父亲讲过,他小时候和村里几个孩子去上学。有个孩子什么都没有,坐在课堂上干听。老师问他怎么不写作业时,他说我没有本子也没有笔。刚开始时,我是把这个故事当笑话听的,后来每每想起,我的心里则特别不舒服。上一代人读书真是太不容易了,一代人比一代人真是进步了不少。

听说他们当时没有课桌,都是在一个土台子上上课,上面刷一层纸浆就当成桌子了。凳子都是从家里带的,高低不一,大小各异,显得十分滑稽。有的孩子家里暂时没有凳子,就只好先站几天。这些故事小时候听过,不过那时候不懂事,觉得当时的人也许就应该这样,没有用一颗感同身受的心去体会。

我们小时候的本子应该比父辈们小时候的本子好一些,纸张的质量首先要好,裁纸的刀也会好多。前面说过,不少人还有机会使用订书机,这些都是重要的便利条件。这样的本子一般都很薄,三十多页,很快就用完了。不过一般都舍不得扔,而是翻过来再用,虽然坑坑洼洼的,使用率却增加了一倍。写字的时候往往都小心翼翼的,铅字也不敢削得太细,否则会把纸张戳透。

邻居家有一个干事十分仔细的姐姐,她的小本子就是正反面写的。一面写语文,一面写数学,都是整整齐齐的,让人看了心里十分舒服。可我的本子就不行了,不但潦草马虎,而且还出现了不少涂改的地方,让人读了特别不舒服。

二年级的时候有个马老师,教学非常严厉,对付我们也很有方法。有一天他不知道从哪里获得了灵感,突然让我们来一次练习本展示活动。大家把练习本交上去,然后整整齐齐地码放在教室的第一排,让同学们去看。

我的本子当然是拿不出手的,磨磨蹭蹭就是不想往出拿。后来看到好几个人作业本的尊容还不如我的,这才放心地拿出来,当然也是引来了一顿训斥。

大约到了三年级左右的时候,大家的本子才都换成了从商店购买的本子,虽然比自制的练习本好不了多少,但最起码从美观性上提升了很多,让人觉得像是那么一回事。

这时候还有个别家里困难的孩子用自制的练习本,老师也不好意思强求。可每当班里的个别同学拿出这种本子时,我的心里都是有点难受。好在这样的几个同学后来学习都很好,学习事业都有丰硕的成果。

这样一来,小时候吃过的那点苦就不算什么了,自制练习本反而成为了一项有意思的谈资,激励着今天的人们继续前进。——喜欢请关注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