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为大寿阁摩崖刻石:天地风雨共创,笔墨增色山川


近日去了犍为高铁站附近的大寿阁,这里有一壶山人书法摩崖刻石。入口处有“十里松风”,诛除杂草,方能得见。










很多字隐没在山林之间,山路湿滑,得见不易。







大寿阁之所以叫大寿阁是因为这里有一个宽6.6米,高9.9米的寿字。



寿字前方有联,刻成之后,一壶山人便将原作毁去了。









笔墨诚可为山川增色,八十岁的壶公引领我们去寻找那些隐藏在林中的石刻。




刻石完成之后,大自然造景,在这天然的美术馆中营造出苍古的感觉。







佛、岩二字上面有一石头,天然如同伞盖,罩在佛字上面,可谓奇观。




“山不在高”几个大字要站在对面视野才好,站在下面看,顶上是“高”字。




有一首诗的前面长出了一棵柑橘树,将一些文字挡住了,露出来的部分“石破天惊”很明显。







一壶山人说:“自己最好的东西多在这里了”,书圣杯拿到金奖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了,一场武林大会出现一个高手,十年后他没有动静,二十年后他还没有动静,三十年后忽然露面,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便是这些摩崖刻石了。

































历代的摩崖,作者和作品同框的应该是没有,一方面是照相技术还没有出现,即便当代有,那些摩崖可能过于新了,这种看上去似乎存在了成百上千年的摩崖石刻少见。这幅作品,天地风雨都参加创作了。

路边的“龙吟”二字,和伏虎寺前面的“虎啸”为一对,但不专门指出来可能很多人不晓得。当日,还有很多隐没在山野里的东西没有看到,只能择日再游了。

“真正写字的人一生用不掉几支笔的”,回乐山的路上,一壶山人提到了自己有一支用了半个世纪的笔,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花了将近三十元的巨款在降价的时候购得,六寸长的毫写到如今只剩两寸了。

回到乐山之后,一壶山人和乐山的两位弟子郑碧辉、彭九鸣展开水一方学人吴大亮寄来参展的画,重复了那句在讲座中说过的话:“一笔是,千笔万笔都是”。(文旅君)
编辑:陈希
编审:陈焩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