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建德书法:心正笔直 墨含风骨

中书国画 原创

2025-10-31 15:49

 书法,是汉字的灵魂之舞,也是东方文化最具精神性的艺术形态。它以笔为骨、以墨为血、以纸为域、以气为魂。若书法之道有源泉,则吕建德正是沿着传统之脉,向着当代文心深处探行的书者。他的笔下,既承古法之理,又启现代之意;既有碑帖的筋骨,又有文人书写的气象。其书法风格清朗中见苍劲,恬淡中藏锋锐,既不媚俗,也不张扬,自成一格。

以学养为根:书从心生,法自悟来

  吕建德出身书香世家,自幼濡染翰墨,深得家传之法。他从欧阳询的小楷入手,后广临“二王”法帖,又研《龙门二十品》,取法之精,兼容并蓄。多年积学,不囿一体。

  他深知书法的第一要义在于“学养”。书写不仅是笔墨技艺的显现,更是文化修养的外化。吕建德常言:“字正源于人正,笔直出于心直。”他将书法视为修身的过程,以学问滋养笔墨,以人格支撑气韵。

  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楷行草隶,皆见从容与节度。笔画的开合收放,显露出他胸中自有丘壑的文化底蕴。其用笔精微而稳重,锋出有度,转折不急不躁,恰似修己养心的内在节律。每一笔看似自然,实则饱含理性节制与精神修持,这正是“学者型书家”的特质所在。

以笔立骨:力含筋气,势寓刚柔

  “笔者即人,人正则笔正。”吕建德的书法,在“骨”与“气”之间,寻得平衡与张力。他的笔法沉稳中见挺拔,刚劲中寓柔情。

  在他的楷书中,点画分明,笔笔入石。横画如云压山巅,竖笔似铁柱擎天;撇如风翻千嶂雪,捺若浪涌九重洲。用笔劲挺不板,含蓄不浮。每一笔都具备向内的收摄力,这种收中有放、张中有敛的笔势,使其书法气韵浑然天成。

  他的行书尤为传神。笔势舒展而不散乱,线条中流露着气息的连贯与呼吸的节奏。提按分明,顿挫有度,笔笔皆有回锋,锋中见圆,圆中藏锋。看似随性,实则法度森严;似行云流水,却自有筋骨支撑。

  吕建德善于以“笔中藏锋”造势,不露芒而自显光。其字势往往从中宫出发,向四方拓展,笔路虽转折反复,却气脉贯通,正所谓“笔断意连”。这份“笔中有筋骨”的力量,不是臂力所生,而是心力、气力与理力三者合一的自然流露。

以墨养气:黑白相映,虚实相生

  “墨者,心之迹也。”吕建德用墨,重在“气”,不在“黑”。他强调“墨分五色”,通过浓淡干湿的变化,营造节奏与呼吸。其墨色往往深中见润,浓而不滞,淡而有韵。

  他习惯以中锋运笔,使墨色在纸上呈现出由深入浅、由实入虚的渐变。墨到极处,气韵反显。那种如雾似烟的层次感,使作品富有空间感与时间感。

  他对“留白”的处理尤为考究。白非空,空亦盈。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空隙,仿佛是墨色的回声,是气的延展。这样的留白,并非无为,而是一种深度的自控——让观者的目光在虚实之间游走,让思绪在疏密之间停驻。

  墨色的呼吸,使作品有了“活”的感觉。他常说:“墨不在纸上,而在心中。”这一句,正揭示了他笔下那份“虚实共生”的东方美学。

以章为势:布白如乐,节奏如诗

  吕建德对章法的理解,带有明显的文人性。他以气行笔,以意布章。整幅作品中,布局常常兼具秩序与灵动:结体有张力,行间有呼吸,疏密之间形成了视觉的韵律感。

  他深谙“书贵有势”。章法之势,不在排布的对称,而在气息的流贯。他的章法从不拘泥于方格之内,而是顺势而为,形成自然的“气场”。在他的大幅书作中,字字独立而势势相连,整幅气脉贯通,似江河延绵不绝。

  其布白之法,似乐曲的节拍:密处不拥,疏处不虚,动中有静,静中含动。观其作品,如听古琴抚弦,或高山流水,或松风入耳。那是一种超越文字的节奏感,让观者在视觉上体悟“书中有乐”的境界。

  章法的平衡,并非刻意求工,而在心法自然。吕建德常在谈及书法时提到“任势不任形”,即章法之美,在于随笔势而成,不可强求。此理入心,方得章法之自由。

以心为墨:情寓笔端,静定为宗

  书法之所以超越技艺,正在于其能达“心”。吕建德的书法精神,不在外形的奇峭,而在内心的澄明。他的字有静气、有定力、有温度。每一笔,似乎都在对话——与古人对话,与心灵对话。

  他常书写“静”“和”“道”“心”等字,这些不仅是词语,更是他精神世界的映照。静非止动,而是以静御动;和非妥协,而是平衡万象之力。其书法所呈现出的,不仅是一种视觉的美,更是一种精神的修行。

  吕建德认为,书法的最高境界是“无我”。当笔墨与心意合一,书写便成为生命的自然流露。此时,笔不再是工具,而是心灵的延伸;墨不再是材料,而是情感的载体。他以一颗平和之心观照世界,以笔墨寄托精神。这种“心手双畅”的境界,使他的书法带有超越时代的生命感。

  其行草作品中往往充满一种“气定神闲”的从容感。笔锋纵横间,没有浮躁的冲动,也没有矫饰的炫耀,唯有内敛、平和与洞察。那种宁静之气,仿佛在提醒观者:书法之道,终归于心。

以道入艺:返古开今,承传不息

  吕建德的艺术思想,既不囿古,也不逐新。他始终坚持“以古为师,以心为法”的创作理念,主张在继承中创新,在传统中开新境。

  他对古人法帖的学习,不是临摹,而是“解法”。他在碑帖的线条与结体中,寻找规律与精神;在古法的约束中,悟出自由的方向。这种“出于古而不为古所缚”的态度,使他的作品在当代书坛独具一格。

  他深知书法的生命不在形,而在道。所谓“道”,即书法与天地、与人心的契合。吕建德将书法视作心灵与宇宙沟通的方式,他笔下的每一个字,都饱含“天人合一”的哲思。

  在他看来,书法并非仅为审美,更是文化的延续,是人格与思想的凝炼。他用笔墨延续古典精神,让传统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的光彩;让书法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自觉与精神的修行。

结语:笔墨为桥,精神为岸

  吕建德的书法,是时间的修辞,是文化的回响。那一笔一画,皆有筋骨与温度;那一字一行,皆含理性与情感。他不以书法求名,而以书法明心;不以墨迹装饰,而以笔墨立人。

  在当下浮躁的艺术语境中,吕建德的书法显得格外宁静、格外清明。他以恒心守艺,以平心养墨,以正心成字。他让人重新看到书法的庄严与温度,重新体悟汉字中蕴藏的生命之美与精神之光。

  正如古人言:“字如其人,心正笔直。”吕建德的书法,正是一种心灵的风骨,一种从古而来的清气,一种立于时代中的文人担当。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