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杀向抖音,TikTok在美用时减少,张一鸣强势反击


当OpenAI在2024年末抛出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的第二代产品时,整个行业都嗅到了“颠覆”的味道。
懂行的都能看出来:这哪是单纯的升级,分明是冲着抖音、TikTok的地盘来的。
以前大家拍短视频,总得凑设备、学剪辑,现在Sora2直接把门槛拉到最低,普通人敲段文字就能出条像样的的视频,连配音乐、加特效都不用自己动手。
这波“抄近路”来得突然,一向低调的张一鸣也坐不住了,一边升级自家工具,一边亮明技术态度。
短视频行业这波“神仙打架”,才算正式开场。
01 比ChatGPT还火,Sora 2“砸了TikTok场子”
要是说初代Sora还像个“刚进幼儿园的懵懂孩童”,那Sora 2直接完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跳级,成了能独当一面的“全能优等生”。
先说说它的野心——OpenAI对Sora 2的定位早已超越工具范畴,其核心目标是打造AI原生的内容生态,从根本上颠覆传统视频创作模式,这使其成为短视频平台的天然挑战者。
从以前的“一眼假”到现在人物动作、眼神神态甚至物体重力反馈,肉眼都找不出破绽。
你输入一段文字,它连背景音、音效都能一起生成,直接产出“成品视频”,后期折腾的功夫全省了。
比如你让它做“猫咪在阳台追蝴蝶”,它能还原猫咪跳跃的姿态、蝴蝶飞舞的轨迹,还会自动配上阳台的鸟叫、猫咪的轻哼,一条鲜活的视频就这么“一键到位”了。
里面的“客串功能”特别火——你只要录一段自己的小视频,AI就能提取你的声纹和面部特征,然后把你“塞进”任何场景:能去热带雨林追猴子、到复古小镇吃冰淇淋……这种“分身术”式的创作,让普通人的朋友圈素材直接“开挂”。
更绝的是,刷到别人做的视频,你只需要改几个关键词就能变成自己的风格,相当于拿别人的视频“二次创作”。
就因为这么省事,Sora 2的APP一上线就爆了。在美国上线4天就冲到了应用商店榜首,前7日下载量达62.7万次,比当年ChatGPT刚出来时还火。

对于普通人来讲,以前拍条爆款得学剪辑、找素材,现在敲段话播放量都能破亿,搁谁谁不心动?
02 抖音慌了?海外TikTok压力真不小
Sora 2一火,最难受的肯定是抖音和TikTok,特别是海外的TikTok,几乎是被“正面怼脸”。
字节跳动“海外摇钱树”TikTok在美国的分量举足轻重。在用户规模维度,截至2024年数据,TikTok美国累计下载量超4.5亿次,月活用户达1.2亿,占美国总人口35%以上,18-34岁群体日均使用时长超90分钟,远超Instagram与YouTube Shorts。美国市场更贡献了TikTok全球38%的收入,2024年预计创收超180亿美元,其中广告收入占比达70%。
但Sora 2一出来,TikTok的对手就来了。
以前拍条美妆视频,得化妆、打光,做各种准备,拍半天,再剪1小时。现在只需要输入想要的妆效背景,5分钟就能出条画质更好,流量更高的视频。慢慢就把原本刷TikTok的用户注意力抢过去了。
有数据说,Sora 2上线后,TikTok美国用户每天刷视频的时间少了8分钟,反观竞争对手YouTube Shorts,因为能直接用Sora 2做视频,用户时长涨了12分钟,这差距肉眼可见。
虽然Sora 2尚未正式进中国市场,但国内的抖音、快手两大短视频平台提前感受到了AI技术浪潮的冲击。
抖音国内版2024年末的创作者新增数量环比下降12%,而“AI视频工具”搜索量却暴涨230%。
这一数据背后,是大量创作者开始尝试将AI工具融入内容生产流程:美妆博主用AI生成虚拟试妆场景,剧情号借助AI快速产出多版本分镜脚本,原本需要团队协作的内容创作,如今个人创作者凭借AI工具就能实现效率倍增。这种创作方式的变革,既反映出创作者对新技术的迫切探索,也预示着抖音内容生态的创作逻辑正在被改写。
对于以“真实接地气”为核心标签的快手而言,Sora 2带来的冲击更具针对性。
快手的用户群体对“真实感”内容有着强烈偏好,众多商家依赖“实景带货”“真人测评”的模式获取信任、促成交易。但AI技术可高度复刻真实场景与人物神态,甚至能生成“以假乱真”的乡村生活、市井买卖类视频。当“真实感”的壁垒被AI打破,快手赖以生存的“老铁经济”信任链路面临挑战,如何在AI时代重新定义“真实”并留住用户,成为其必须攻克的命题。
从行业全局视角看,Sora 2的出现正在冲击短视频行业的商业化根基。
以前品牌找博主打广告,看的是粉丝量和拍摄能力;现在用Sora 2,花几块钱就能生成个“数字代言人”。这种模式普及开,抖音和TikTok靠广告、带货赚钱的路子就得被打乱。
03 张一鸣砸钱搞技术,守住自家地盘
在行业格局被Sora搅得风起云涌之际,国内的AI玩家们也没闲着,一批AI视频生成工具正奋力追赶,这其中追赶最快的就包括字节跳动的即梦和与快手的可灵。
就拿即梦来说,其Seaweed模型已经支持文本生成视频、动作模仿、多模态参考等功能,平台内还集成了创作、编辑、分享的完整生产链条。更重要的是,它背靠字节的剪映、抖音生态,具备天然的分发入口和用户场景优势。所以虽然相对后发,却同样能够快速获得大批用户青睐。
作为抖音内容生产的“配套神器”,剪映也在不断升级。最新版的剪映,也能直接用文字做视频——输入“橘猫在阳台晒太阳”,不光能出片段,连匹配的猫咪叫声、舒缓BGM都给你配上,还能自己加贴纸、调滤镜,不用再单独找素材。
更关键的是,用剪映做的视频,直接就能对接抖音的流量——它会自动帮你优化开头3秒,还能匹配当下的热门音乐,比自己瞎琢磨更容易上热门。有数据说,用剪映AI功能做的视频,播放量比普通视频高18%,这对想涨粉的博主来说,吸引力太大了。
为了留住创作者,剪映还搞了“扶持计划”。只要用剪映的AI功能做视频,发去抖音就能多拿50%的曝光,做得好还能领现金奖励,最高能拿1000块。
去年12月,抖音创始人张一鸣去上海交大参加论坛,难得公开说狠话:“视频AI是字节的核心,钱和资源都随便投,目标就是做比Sora更懂用户的工具。”从这一年的表现看,这话确实不是空架子,张一鸣对字节跳动的技术业务核心有着极具野心的布局,就是要跟Sora 2硬碰硬。
技术能力的探索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升级工具外,张一鸣还亲自“站台”亮态度。10月9日,其现身刚开业的上海徐汇知春创新中心——这是他和上海交大ACM班创始人俞勇教授一起发起的新机构。

现场没搞什么仪式,更像一场“怎么带动年轻人搞技术”的务实唠嗑。作为民办非营利机构,这儿招人思路很灵活,不卡死专业背景,就找对泛计算机、人工智能感兴趣的年轻人,进来先从预备研究员做起,慢慢打磨本事。
张一鸣在现场聊到,自己这两年一直盯着人才这块儿,发现不少年轻人其实有潜力,但要么被传统培养模式框住,要么没机会放手做实践,潜力没完全发挥出来。所以这个创新中心想搭个不一样的平台,不搞填鸭式教学,核心是帮大家练两样本事:一是独立思考不跟风,二是重视实践,从解决实际问题里学东西。他还特意提到,希望年轻人能关注长期价值,别只看眼前,平时保持平常心,既放松又自信,遇到不确定的挑战也敢往前闯。
其实这波较量,本质是争“谁能说了算”——OpenAI想靠技术让大家都用它的工具做视频,张一鸣则想守住抖音的“圈子”,让创作者离不开自己的生态。
接下来不管是Sora 2降低门槛,还是字节继续升级剪映,最终受益的还是普通人,以后拍视频会越来越简单,能刷到的有意思内容也会更多。至于谁能赢,就看谁能摸透大家的需求,毕竟工具再厉害,留得住用户才算真本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