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俨少:中国画的抽象要顺乎自然,从笔端而来

私享艺术 原创

2025-10-31 14:22

陆俨少·谈艺录

中国画主要是强调似与不似之间,似是具象部分,不似是抽象部分,具象与抽象,相辅相成,一图之中不可偏废。我国的传统绘画,要求观者看懂所画为何物。如果纯粹抽象,看不出所画为何物,决不是我们的方向。抽象要顺乎自然,发乎性灵,从笔端而来,如果依靠外物,运用特殊技法如拓、印、沙纸磨等等。最好要靠笔锋写出,得到抽象的效果。一图之中要抽象、具象二者兼备,不可偏废。一笔下去,即为形象服务,而这一笔不仅是画像一个东西,它的本身也具有独立欣赏的价值。一张画使人看不懂,甚至分不出哪是上哪是下,岂不是裤子套在头上,不伦不类。画要松,使人看了轻松,看了挑担子的人很吃力地在挑,看的人也就感觉吃力了。用笔亦要松、要毛,要拎得起、揿得下,举重若轻,游刃有余。

关于艺术家

陆俨少(1909-1993)又名砥,字宛若。上海嘉定人。自幼嗜画,后从冯超然学山水,曾大量临摹清六家等人作品,笔墨功底坚实。平生好游名山,抗战时期挈家入川,饱览巴山蜀水,对三峡险水云走浪激之势观之最详,咸纪心目。1962年起在浙江美术学院兼课,1977年正式调入,历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浙江画院院长、浙江山水画研究会会长等职。陆俨少擅长山水画,作画尤喜从小而大,笔笔生发,因势利导,丘壑无穷。晚年好以"留白"、"墨块"之法表现名山大川吞吐开合之万千气象,章法奇特险绝,用笔变幻入神,不可端倪。间作梅花,有高古幽峭之韵味。又工诗文,善书法,主张中国画创作应三分画画、三分写字、四分读书。有《山水画刍议》、《陆俨少画集》等行世。陆俨少是当代著名的中国山水画大师。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