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家电的董秘,最近有点忙

银杏财经 原创

2025-10-30 23:20

海信家电的董秘,最近有点忙。

东方财富“问董秘”板块,不少投资者直接向海信家电“开炮”,就近年市值下滑提出不满:“请问海信董秘,贵司是如何做到如此不在乎投资者利益的,与同一集团的海信视像,已经同一上市公司港股海信家电走势都如此背离,年涨跌幅竟然能差出十几个点......”

翻开多个提问,投资者对海信家电的核心问题,直指公司市值管理上的不尽如人意。

一位投资者甚至这样问到:“现严正质问:1、是否存在未披露重大风险?2、为何拒不启动回购/增持?3、董事会是否承认管理层失职?4、具体何时出台市值管理方案?拒绝格式化回复。”

近年来,海信家电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市值缩水,营收整体表现相较同行也落于身后,和白电传统御三家已经拉开一定差距,营收和市值走向了第二梯队。

为了稳住市场情绪,海信家电并非不努力,起码在分红回馈上已算是厚道。先前的2025年半年报中,海信家电就表示,为了回馈广大投资者,近十年来,公司已累计向中小股东分红约50.5亿。

不过,结合10月28日海信家电三季度财报表现来看,该季度海信家电营收基本停滞,净利润则出现收缩,这似乎很难令市场寻找到一个真正满意的答案:10月30日,海信家电港股盘中跳水,一度跌超7%。

一、答案没有惊喜

一个问题,如果给出的回答没有实质性变化,问题往往会换个方式,重复出现。

10月28日,海信家电公布2025年三季度财报,没有太多惊喜。三季度,海信家电营收221.92亿元,同比增长1.16%,环比则出现8.3%下滑。

前三季度,海信家电营收达到715.33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长势能明显衰退。往前细数前三季度表现,2021年到2025年同一时期,海信家电营收同比增长分别为43.60%、13.90%、13.81%、8.75%、1.35%,表现更为明显。

并且,2025年前三季度,为了保持基本现状,海信家电不得不重金投入,销售费用达到了70.81亿,同比增长4.97%,也快过同期营收增速。

按照业务组成来看,海信家电的核心业务为:暖通空调+冰洗业务,两者总共占据公司营收超八成,是业务绝对支撑,暖通空调可为总营收贡献过半。不过,2025年海信家电营收增长乏力的症结点,或许就出在这里。

考虑到今年三季度横跨夏天,为空调销售旺季之一,并且伴随国家《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持续落地,3000亿国补红利,在下半年持续滋养着家电市场,尤其对主打空调的企业来说,这无疑是近些年地产低迷大周期中难得的短期红利。

受此影响,奥维云网(AVC)数据显示,2025年三季度家电整体零售额同比增长3.4%,可海信家电三季度营收增长1%左右水平,明显弱于大盘。并且,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整体家电零售额同比增长5.2%,海信家电前三季度表现也在大盘趋势之下。

这也意味着,当美的、海尔、格力白电御三家已经在国内市场形成较强马太效应后,第二梯队领头羊的海信家电,这近一年持续的国补红利释放,并未能将该公司拉回正轨,反而加剧了自身与头部玩家的差距。

今年三季度,海信家电并未披露具体业务的营收增长数据。不过,若以2025年上半年海信家电核心业务暖通空调为例,该业务营收236.94亿,营收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成为拉动海信家电业绩增长的主要动能。

即便如此,2025 上半年海信家电暖通空调的营收增速与大盘整体相比(同一时期,国内空调市场零售量、零售额同比增长了28.5%和24.9%),差距更为显著,尤其考虑到政策红利加上夏季高温的双重利好存在,这样的表现,似乎很难回答好市场期待。

这也是海信家电目前面临的一个较为尴尬的处境:若从长期来看,国内空调市场已经卷出新高度,短期的国补类似大雨倾盆,丛林高处者往往能最先触达,由此一来,当海信家电的空调业务逐渐沦为二线领头羊时,竞争引发的余波震荡将不可避免地持续存在。

加上,国补从不是常态化利好,更不要说海信家电对此都难以抓住,这也意味着,今年四季度乃至未来更长时间段内,由于自身品牌竞争力的相对不足,海信家电要稳住营收,则有不小的不确定性。

并且,当接下来国补退坡大概率发生,三季度厂商联合补助,稳住周期内增长的辉煌已经带给参与企业较大财务压力,由此一来,真金白银的补贴,加上营销侧不得不支出更高花费,共同作用下,也让今年三季度,海信家电的扣非净利润‌仅为5.09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3.1%。

过去较长时间里,海信家电曾被市场誉为一个被“低估”的优秀标的:稳定且持续的高额利润回报、常年提供的派息分红,还有较低的市盈率,曾让不少散户为之倾倒,并且2025上半年,海信家电的投资者数量大幅提升并突破4万。

只不过,随着时间深入,海信家电营收增长仍低于市场预期,到了三季度,利润表现甚至进一步收缩,如此一来,曾经支撑起海信家电的投资者信心的底气,似乎也没那坚定了。

二、增长,一切的良药三十多年前,克林顿与彼时美国总统布什竞选时,一度言辞激烈,喊出了“It's the economy, stupid!”(笨蛋,问题是经济)的竞选口号,并以此打败了任上立下赫赫战功的老布什。

这并非什么高深的魔法。事实上,维持增长一直是衡量不同类型经济体的核心标准。《21世纪资本论》中提到:“只要经济在增长,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人们更容易在增量分配中达成共识。而一旦沦落到存量争夺,很多问题不仅无解,还容易被放大,就有了无休止的冲突”。

打胜仗,也是企业回答大部分问题的关键答案:若能保持业绩向上,就能给企业发展赢得更多空间与腾挪余地,并给企业管理者赢得了更多的调整时间。

近些年,大环境下白电行业增速起伏不定,海信家电营收增幅放缓,盈利能力也很难有根本性提升的空间,处境开始微妙。

作为海信系“两条大腿”之一,海信集团仅在2024年就已经达成超2000亿营收,将近一半由海信家电撑起。此前,海信集团总裁贾少谦,还在海信客户大会上谈到:“海信继续朝着2025年3000亿元营收的高目标加速奔跑。”

不过,要完成贾少谦的目标,集团内部的责任与自身营收增长的压力,或许也像两座大山,亟待海信家电翻越。

为了稳住市场信心,海信家电并非不努力,起码在回馈投资上,已经算是厚道。先前的半年报中,海信家电就表示,为了回馈广大投资者,近十年来,公司已累计向中小股东分红约50.5亿。

尤其近两年,公司还将分红比例由归母净利润的30%提升至50%,2023年每股分红同比大幅提升了95.9%,2024年分红提升至1.23元,同比提升21.4%,实现了股东利益与公司利益一体化。

只不过,以上动作仍难以从根本上,去解决市场对增长的核心拷问。这也导致,最近一年来,海信家电的市值表现也让部分投资者,频繁向海信家电密集提问,甚至一度“开炮”。

为了解决增长这一老大难命题,海信家电也延续了海信系在出海上的动作。可从当下看来,出海与第二增长曲线的捆绑,仍是海信家电新任掌门人高玉玲现阶段的难题。

此前的2025年半年报中,在树立了财务出身新任掌门人高玉玲的绝对领导权威同时,海信家电人事调整幅度不小,尤其是新任董事的任免依据中,足以看出海外市场与空调业务,或将成为海信家电未来的发力重点。

例如,海信家电新上任的董事方雪玉,在海信海外业务运作上具有深厚经验,历任海信系各类出海要职位。如此一来,算上具有海外并购经验的掌舵者高玉玲,海信家电董事会,也迎来了大女主乘风破浪的全新出海时代。

不过,海信系长久以来出海策略,习惯于“买断”公司、品牌,而对自有品牌长期搭建并步步出海,展现出的情绪则相对寡淡。这也在客观上,导致了海信家电自有品牌出海后,认知度仍处劣势,对此,海信长期、海量的体育营销投入,又大幅提升了企业运营成本。

除了如何寻找海外优秀标的世纪难题外,更直接的挑战或许在于,海信家电这些年在海外并购带来的利润空间比较有限,发展多年,毛利率仍维持在10%左右水平,与同行差距显著:横向对比来看,2024年美的集团国外市场毛利率达到26.8%,海尔智家境外业务毛利率为25.4%,格力集团外销毛利率也有24%。

海外市场较低的毛利率,也成为影响海信家电整体毛利率走低的重要原因:例如,2024年公司国内市场毛利率达30.7%,可海外市场毛利率只有11.4%,由此也将公司综合毛利率拉低到了20.8%。

此时,为了获取增长不得不在海外大量“撒币”,投入产出比这本账如何计算,又如何从公司内部抠出更多利润,从而一炮打响自己在海外并购这一手关键落子,这对财务出身的高玉玲来说,挑战或许还真不算小。

三、与谁一起,去向何方?

无论是国补还是自补,不管是财务手段或者是提高分红,宏观意义上看,都属于一种对企业增长的外部驱动因素,考察一家企业长久运行的核心动力,永远是自身内部驱动力。

从这点上说,在回答增长、回答如何打胜仗的命题前,与谁一起,去向何方,则是一家企业核心指挥官做出战役的关键。

2025年来,变革和干部任免年轻化,成为了海信集团调整的主要方向。

对海信家电来说,2024年底,58岁的原董事长代慧忠撤离一线,44岁的原CFO高玉玲拍马上任。市场一开始,或许对一位具有丰富海外并购经验的女强人,与海信集团一道都对她寄予了提振业绩的厚望。

不过从2024年底后,事情似乎走向了另一个方向。

彼时,刚刚接手海信家电董事长的高玉玲,就开始“挥刀向内”,对高管大幅降薪。早于高玉玲十年加入海信家电的胡剑涌,则被高这位后辈认真补上一课,其年薪就从700万降到300万,降幅成为高管之最。

到了2025年半年报公示,胡剑涌申请辞去了公司董事、总裁职务,总裁一职由高玉玲接任。另一位董事朱聃,也辞去了相应职务,彻底告别了一线。

由此一来,高玉玲接过代慧忠和胡剑涌的棒子,已成海信家电董事长兼执行总裁,是明面上领导核心。值得注意的是,海信集团董事长贾少谦仍是海信家电执行董事之一,由此一来,高玉玲或可更好领会集团的变革要领。

除了一边给高管降薪“降本”,高玉玲掌舵下的海信家电,也在理财产品中取得了更大突破:2025年上半年,海信家电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及定期存款已突破210亿,较上年同期140亿得到大幅提高。并且,近几个月来,海信家电对理财产品的投资热情没有太多衰减,发布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已成为常态。只不过,以上种种操作下,海信家电如何以三季度1%左右的营收增长,去回答好投资者持续激烈的提问?这起码对海信家电的董秘来说,工作依旧不轻松。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