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出行平台迎“上汽系”,车企角逐进入生态链对决


近期,出行赛道资本动作频频。吉利旗下的曹操出行于6月登陆港股后股价曾一度高歌猛进,涨幅一度逼近150%;自动驾驶明星企业文远知行、小马智行也即将一同登陆港股。
10月28日,上汽集团旗下的享道出行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募集资金用于自动驾驶研发及Robotaxi服务,为这场出行盛宴再添一把火。
背靠上汽集团,引入Momenta、高德、宁德时代等产业链巨头,享道出行从诞生之初就带着“车企基因”和“生态化”标签。招股书显示,以2024年交易总额计,该公司在国内网约车平台中排名第五,在上海市场位居第二。
然而,靓丽排名背后是整个行业的通病:持续亏损,2025年上半年营收甚至不增反降;好在趋势上,与曹操出行类似,享道出行亏幅正在加速缩窄。
事实上,目前出行市场正处于由规模竞争迈向价值竞争新阶段的最后关卡。享道出行、曹操出行等玩家也都在加码借助资本力量,加速突破盈利瓶颈,试图再度拿下一定先发优势;并在Robotaxi为代表的未来出行方向再下一城。
融资三级跳:阿里、宁德、Momenta、高德依次入局
与曹操出行是吉利控股集团布局“新能源汽车共享生态”的战略性投资业务类似,享道出行也是汽车大厂上汽集团践行汽车产业“新四化”战略的核心载体之一。
依托上汽总公司的资源禀赋,公司在成立半年内便完成全链条筹备,在上海启动专车试运营并快速获得网约车经营许可证,以合规姿态强势入场。
成立次年,享道出行便初步搭建好了清晰的业务框架。2019年,公司率先构建"全场景智慧出行综合体",通过建立享道专车、享道租车等子品牌覆盖网约车、企业用车、个人租车、出租车四大板块,一年内用户规模突破百万。
这种多场景协同的生态化布局,为其后续融资奠定了坚实基础。据公开资料,享道出行至今完成了三大融资,次数不算多,但每次都十分有效。2020年12月,享道出行完成A轮融资,引入阿里巴巴和宁德时代,融资额约3.3亿元,并与两大产投方携手构建数据能力护城河与出安全防线
在2022年的B轮融资中,享道出行进一步引入了自动驾驶方案商Momenta和高德地图,尝试以技术和资本的双向赋能,助力享道Robotaxi跻身商业化运营头部梯队。
享道出行的第三轮融资发生在此番赴港前夕,今年5月其以超13亿元C轮融资创下了行业近三年最大单笔融资,投资方包括上汽集团、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国有资本,彰显资本市场与地方政府双重认可。
公司表示,此轮融资将开启享道出行区域协同发展新模式,为智慧交通落地、Robotaxi规模化运营铺就快车道。
享道出行CEO倪立诚指出,三轮融资分别对应"数据赋能、技术攻坚、生态构建"三大阶段,形成"技术-场景-生态"螺旋上升路径。
司机破百万,营收却突发停滞了?
战略布局清晰,享道出行的财务表现却折射出出行行业的普遍困境。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47.29亿元增长至63.9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6.3%,这主要得益于业务规模的持续强劲扩张。
2024年,其日均订单超过60万单,GTV超过人民币55亿元;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公司的网约车服务已覆盖中国85个城市。享道出行的注册司机数量也仍处于持续增长之中,从2022年34.1万名一路增至2024年的89.9万名,截至今年6月30日止,注册司机规模已破百万,达106.2万名。
值得一提的是,享道出行成功兼顾了规模扩张与合规经营声誉的打造。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布的合规数据,享道出行在2024年1至10月及今年第二季度的月均司机合规率均为95.6%,月均车辆合规率分别为95.7%、96%,月均订单合规率分别为93.5%、92.9%,远超行业水平(2024年网约车平台车辆、司机及订单的平均合规率分别为70%、73%、69%。
这表明公司在监管趋严环境下,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和合规性,正逐步优化运营效率。毛利率指标的持续改善进一步印证了这点。其毛利从2022年的4949万元提升至2024年的4.48亿元,对应毛利率则从1%改善至7%,2025年上半年已进一步增至11.3%。
然而,盈利层面,亏损收窄但规模仍大是近年业绩的主基调,与曹操出行的同行类似。2022至2024年度,公司年度净亏损分别为7.815亿元、6.039亿元、4.072亿元;期内亏损率从16.5%优化至6.4%,显示运营效率提升。
此外,2025年上半年的增长停滞值得警惕。尽管上半年其期内亏损从2.12亿元缩窄至1.15亿元,净亏损也压缩在11.47亿元,但公司营收从2024年同期的31亿元微降至30.13亿元。
焦虑依然存在。公开资料显示,在上述C轮融资完成后,享道出行注册资本达到41.06亿元。然而享道出行曾7月14日发布公告显示,将减少注册资本专项用于弥补公司亏损;日前据天眼查数据,9月25日,公司注册资本减少37.56亿元至3.5亿元,并完成股改。
这种"减资补亏"的操作,似乎显露出长期亏损对资本结构的压力。
好在经营活动现金流的好转再次间接在一定程度其运营成效的持续释放。在2022至2024年度,其经营活动现金净额分别为-7.41亿元、-3.78亿元、-2.04亿元,截至2025年上半年终于由负扭正,达0.83亿元。
在规模扩张和亏损收窄的同时,公司营收增长动能减弱。这反映出网约车行业整体进入存量竞争阶段,补贴边际效应递减,单纯依靠规模扩张的模式面临挑战。后续如果上市成功,如何平衡增长质量与速度,依旧是享道出行赢得投资者认可的关键课题之一。
Robotaxi先锋玩家:2026年打造200 L4级辆车队
增长焦虑的存在,并不能阻挡享道出行对未来出行的布局与期待。
事实上,享道出行可以说是国内首个车企背景 L4级自动驾驶运营平台,早在2021年便与Momenta联合启动国内首个车企背景L4级自动驾驶运营平台——享道Robotaxi,并通过在上海、苏州等多地构建成熟的Robotaxi运营网络。
运营的近4年以来,享道Robotaxi已完成33万余次订单,行驶超250万公里,用户满意度近100%。2024年6月,享道出行入选工信部等四部门首批L3/L4自动驾驶准入试点(全国仅9家),为其技术商业化奠定政策基础。
以享道平台为基础的“车辆-技术-平台”三位一体自动驾驶生态链闭环是享道出行的核心战略。
C轮融资后,享道出行宣布计划联合股东方Momenta在上海打造L4级Robotaxi车队,2026年规模达200台,复用上汽智己LS6、飞凡MARVEL R量产硬件,降低成本并提升稳定性;Momenta的飞轮大模型支持多城市快速适配,突破运行设计域限制,加速全球落地。这种三位一体模式,将自动驾驶从技术验证推向规模化运营。
此外,数据反哺与产业链协同构成长期价值。享道Robotaxi不仅为智能驾驶技术提供真实场景验证,还通过海量动态数据反哺上汽集团全链条能力建设。招股书披露,上市募集资金将优先用于自动驾驶研发,推动Robotaxi商业化高质量落地。未来五年,公司计划以规模化运营与定制化服务双轮驱动,让智慧出行成为城市基础设施。
行业竞争格局正在重塑。曹操出行上市后明确加码自动驾驶;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专注自动驾驶的企业也加速落地。享道出行的差异化在于:背靠上汽的整车制造能力、自有运营场景的数据积累、以及产业资本的全链条支持。招股书显示,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自动驾驶研发、Robotaxi服务扩张等,旨在通过技术驱动实现模式升级。
然而,Robotaxi商业化仍面临挑战。技术成熟度、法规完善度、用户接受度等因素共同制约规模化落地。享道出行需要平衡短期业绩压力与长期投入,在保持现有业务健康度的同时,有序推进自动驾驶布局。
从行业视角看,出行平台竞争正从规模扩张转向生态博弈。单一出行业务的盈利难题迫使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或寻求技术突破实现降本增效。享道出行依托上汽构建的“制造+出行+技术”闭环,代表了一种产融结合的探索方向。
赴港上市后,享道出行将面临更严格的市场审视。如何向投资者证明其不仅能讲好Robotaxi故事,更能实现可持续盈利,将决定其资本市场表现。在出行行业从规模竞争迈向价值竞争的关键阶段,享道出行的IPO之旅将成为观察行业转型的又一个重要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