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亿,超级基金落地北京

投资界-解码LP获悉,昨日(10月29日),由国务院国资委发起,委托中国国新设立和管理的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简称“央企战新基金”)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
基金首期规模510亿元,将作为国务院国资委推动中央企业战新产业加快发展的专项基金,支持国资央企补齐产业短板弱项、布局前沿创新。
至此,创投圈迎来又一股超级活水。
中国国新牵头
首期510亿,存续期15年
具体来看,基金首期募集510亿元,由中国国新受托募集和管理,其他出资合作单位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国石油、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电科、国家电投、中国宝武、招商局集团、华润集团、中煤集团、中国物流和北京市西城区等。
其中,中国国新拟出资约150亿元,为第一大股东,持股29.41%;北京金融街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9.61%;中移资本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持股11.76%;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有限公司持股9.80%。
据悉,中国国新成立于2010年12月22日,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之一,目前已经形成涵盖基金投资、金融服务、资产管理、股权运作、境外投资、直接投资、证券业务的业务板块。截至2024年底,公司资产总额达9800亿元。
期限方面,基金投资期为5年,管理和退出期为8年,其中投资期最多可延长2年,合计15年。
投资方向上,作为国务院国资委推动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专项基金,将重点支持人工智能、高端装备、量子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未来能源、未来信息、未来制造等未来产业重点领域。
按照国务院国资委部署,央企战新基金将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核心,围绕产业链强链补链,助推央企加快战新产业规模和质量同步提升,加快央企战新产业布局发展,促进国家重点领域高水平自立自强。
发布仪式上,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李镇表示,设立央企战新基金是支持中央企业战新产业发展的关键一招。基金以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主线、以服务央企战新产业发展为本位,推动资本链更好服务产业链、创新链,助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中国国新党委书记、董事长徐思伟则透露,基金将按照“新定位、新机制、新模式、新队伍”工作方向,坚持高效规范运作,打造为产业资本“放大器”、产业生态“连接器”、产业创新“探测器”、产业发展“加速器”,力争在国资央企内立好工作标杆。
超级活水
纵览当前一级市场,“国家队”活水正在涌来。
时间回到去年12月,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政策措施,推动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支持中央企业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具体而言,将支持中央企业围绕主责主业,聚焦重大战略、重点领域、重要技术,发起设立概念验证基金、种子基金、天使基金等适应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创新企业成长所需的创业投资基金;支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等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起设立创业投资母基金,发挥母子基金放大投资功能。
于是我们看到,两家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中国诚通、中国国新纷纷牵手央企及地方国资设立基金——
当年年底,中国诚通联合中国石化、中国航油及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共同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设立总规模300亿元、首期规模不低于100亿元的诚通科创投资基金,为全国首批首支央企创业投资母基金。
几乎同一时期,中国国新也与杭州市政府签约,将在杭州注册设立国新创投基金。基金首期规模100亿元,存续期15年,重点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如今,首批央企创投母基金已陆续进入实质运作阶段。今年7月,中国诚通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在南京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宣布共同发起设立规模100亿元的诚通科创(江苏)基金;同日,诚通科创(北京)基金拟落地江苏的2只子基金相关框架协议也同步签约。
设立央企创投基金,首要目标是作为“探头”和“触角”,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此前中国国新在《促进央企创投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一文中指出,中央企业为创业投资企业提供战略引导、产业应用、资源对接、资本运作等支持,有助于研产融合,构建“强核心大协作”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协同体系,开拓新业务增长极。
另一方面,伴随着硬科技成为创投圈主旋律,更长的成长周期呼唤“投早投小”,传统“5+2”基金期限已难以匹配当前投资回报逻辑,倒逼行业具备更长期的耐心。业内普遍认为,国资LP正是构建“耐心资本”与长期资本的主力军。
央企活水涌来,承载着创投圈诸多期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