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企业三季报透视:算力层狂揽百亿利润 大模型商业化仍在路上

鳌头财经 原创

2025-10-30 13:10

记者丨张飞涛

实习生丨汗青

出品丨鳌头财经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财报数字,不同的AI赛道,正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赚钱能力。

近期,AI企业三季报的陆续发布。工业富联第三季度净利润首次突破百亿,寒武纪(688256.SH)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386.38%,科大讯飞(002230.SZ)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02.40%,昆仑万维(300418.SZ)第三季度成功扭亏……

这些数字背后,揭示出当下AI产业最真实的发展态势:算力基础设施企业已成为明确的赢家,而大模型与AI应用层仍在探索可持续的商业化路径。

“卖铲子”最挣钱 算力基础设施 成AI浪潮最大受益者

10月29日美股开盘后,英伟达股价涨幅一度超过5%,盘中总市值成功突破5万亿美元,成为史上首个总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的公司。外界对于英伟达率先完成这一历史成就并不意外,当产业淘金热来临,最先赚钱的往往是“卖铲子”的企业。

这一规律在国内市场也得到了验证。今年第三季度,工业富联(601138.SH)实现营收2431.71亿元,同比增长42.81%;实现净利润103.73亿元,同比增长62.04%。这是工业富联首次实现单季度净利润破百亿,这一显著的增长主要得益于AI服务器需求的爆发。

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工业富联云计算业务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超过65%,第三季度单季同比增长超过75%。

云计算需求旺盛带来的云服务商业务增长,是工业富联业绩飞升的主要原因。

今年前三季度,云服务商业务营业收入占比达云计算业务的70%,同比增长超过150%,第三季度单季同比增长逾2.1倍。其中,云服务商GPU AI服务器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0%,第三季度单季环比增长逾90%、同比增长逾5倍。

“随着AI浪潮的发展,在产业金字塔中处于底层的算力基础设施提供商是当前最直接的获利者。”行业观察人士向鳌头财经表示。

同样处于这一层级的还有人工智能芯片企业寒武纪。今年第三季度,寒武纪实现营收17.26亿元,同比增长1332.52%;实现净利润5.66亿元,同比扭亏。今年前三季度,寒武纪实现营收46.07亿元,同比增长2386.38%;净利润为16.05亿元,同比扭亏。

对于业绩的增长,寒武纪在财报中表示,“营业收入的增长主要系公司持续拓展市场,积极助力人工智能应用落地,使得报告期内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利润的增长主要系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使得利润总额、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均实现扭亏为盈所致。”

业绩大涨也带动了寒武纪股价飙升,一度超越贵州茅台(600519.SH)成为A股“股王”,截至10月29日,寒武纪股价报收1461元/股,总市值为6161亿元。

“对于寒武纪这类AI基础设施企业而言,AI算力井喷需求、国产替代加速都是支撑其业绩继续上涨的动力。”前述行业观察人士表示。

投资机构高盛给出了相似的观点,10月18日,高盛发布研报表示对寒武纪的发展前景保持乐观,并维持了9月初的目标价,对应市值约8795亿元。

“淘金客”仍在摸索 大模型商业化路径各异

相较于算力基础设施层的亮眼业绩,AI大模型与应用层企业的表现则呈现出更多元化的态势。

科大讯飞迎来了业绩拐点。财报显示,今年三季度科大讯飞实现营收60.78亿元,同比增长10.02%;实现净利润1.72亿元,同比大增202.40%;实现扣非净利润2623.89万元,同比增长76.50%。

除此之外,科大讯飞的经营性现金流大幅改善,第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达8.95亿元,同比增长25.19%。

在科大讯飞的业绩回暖的过程中,大模型的商业化落地功不可没,尤其是在C端的应用。

鳌头财经了解到,科大讯飞在AI教育领域的产品在今年迎来较高增长,其AI学习机产品已经连续四年销量和销售额位列第一,IDC报告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科大讯飞AI学习机全渠道销售额第一。

反映在业绩上,今年上半年科大讯飞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其中C端业务营收占比32%,38%的同比增长率也成为营收首破百亿的驱动力。

到了第三季度,这一势头还在延续,科大讯飞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前三季度C端业务营收增长近40%,C端总收入占比也达到34%。”

“All in AI”的昆仑万维也迎来了曙光,今年第三季度其实现营收20.72亿元,同比增长56.16%;实现净利润1.9亿元,同比增长180.13%。

“报告期内,公司AI相关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整体毛利率达69.9%,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昆仑万维在财报中表示。

“无论是科大讯飞迎来业绩拐点,还是昆仑万维成功扭亏为盈,都在说明国产大模型的应用化、商业化正在加速,尽管方向、侧重不同,但国产大模型存在切实可行的商业化路径,且不止一条。”行业分析人士向鳌头财经表示。

除了“卖铲人”和“淘金客”,还有企业或通过“跨界联动”、或通过“供应链布局”来切入AI赛道,前者如值得买科技,后者如歌尔股份。

值得买科技作为内容电商领域的代表,展示了“AI+电商”的融合成效,其在今年的三季报中首次披露了“AI相关收入”,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值得买科技实现AI相关收入3229.05万元。

歌尔股份(002241.SZ)则是通过AI硬件布局,成为多家AI硬件企业的核心供应商。

今年前三季度,歌尔股份实现营收681.07亿元;实现净利润25.87亿元,同比增长10.33%;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收305.57亿元,同比增长4.42%;实现净利润11.71亿元,同比增长4.51%。

可以看出,随着三季报的陆续披露,资本市场对于AI产业的投资逻辑正从概念转向业绩兑现,无论是“卖铲人”还是“淘金客”,其业绩都向市场证明了AI投资的实在价值。三季报只是个开始,AI产业的万米长跑才刚刚拉开序幕。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