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脂末大王”佳禾食品,忍痛迎接第二曲线

斑马消费 任建新
经过长达8年的培育,“植脂末大王”佳禾食品的咖啡业务,终于看到了开花结果的希望。
但在第二曲线的培育过程中,费用支出大增,直接侵蚀业绩。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68.54%。
在传统植脂末业务持续下滑之时,这也是佳禾食品不得不承受的阵痛。
咖啡稳住营收
今年,咖啡业务是佳禾食品(605300.SH)最大的亮点,已成为粉末油脂之外的第二大业务板块,初步呈现出第二曲线的气质。
前三季度,公司咖啡业务实现收入3.14亿元,同比增长62.66%,对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贡献已超过20%。
佳禾食品以粉末油脂业务起家,经过多年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粉末油脂企业,产品广泛运用于各类食品、饮料中,被称为“植脂末之王”。
2017年,瑞幸咖啡诞生,填补了中国性价比咖啡空白,以价格优势在全国各地跑马圈地、高速增长,也在中国培养了更多咖啡用户。
同一年,佳禾食品看到了中国咖啡市场的前景并着手布局。经过多年发展,已建立起由速溶咖啡、咖啡固体饮料、冷萃咖啡液、烘焙咖啡豆、研磨咖啡粉、浓缩咖啡液、冻干咖啡等众多产品组成的咖啡全产品链。
只不过,此前佳禾食品的咖啡业务主要针对连锁咖啡、工业类等B端客户,在C端市场品牌知名度不高。
今年,公司继续加码咖啡业务。3月,7.25亿元再融资到账,其中的5.5亿元将用于咖啡扩产能项目中。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能将达到16000吨焙烤咖啡豆、3000吨研磨咖啡粉、8000吨冷热萃咖啡液、10000吨RTD即饮咖啡以及610吨冻干和混合风味咖啡。
在今年的半年报中,公司披露,已完成5000吨焙烤咖啡豆产线的基建、设备安装调试,达到正式量产阶段。
随着产能的扩大,佳禾食品在稳住B端的同时,正在通过咖啡等业务,加速向C端渗透。线上渠道通过抖音、天猫、京东等进行推广;线下则通过临时渠道、KA、CVS、O2O等渠道,采用直营与经销商结合的方式进行拓展,上半年已覆盖线下网点超过6万家。
大举进军C端,带来了各项费用的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支出1.2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近2000万元,侵蚀了整体利润。
新近披露的三季报显示,今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69亿元,同比增长5.27%,但归母净利润大降68.54%至2600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受气候影响,巴西、越南等咖啡主产区的咖啡豆产出不佳,已严重影响咖啡豆的全球市场供应,推高了咖啡豆的价格。
咖啡期货早已开启狂飙模式,最近一年价格已近翻倍,上周触及4.38美元每磅的历史极值。这种短期内非正常的价格上涨,必然传导至整个咖啡产业链。
植脂末萎缩
粉末油脂业务仍是佳禾食品的基本盘,但随着现制茶饮原材料的快速升级,对佳禾食品的市场造成了极大冲击。
植脂末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卡纳森公司利用植物油等原材料,开发出了一种固体粉末。这种物质易溶于水,且有着超过乳制品的风味和口感,以“咖啡伴侣”的身份快速走红。这就是市场俗称的“植脂末”。
佳禾食品是国内最早的植脂末行业参与者之一,早期公司产品主要供应给食品工业企业,香飘飘、统一、娃哈哈等企业都是其重要客户,给公司带来了稳定的业务。
2021年,佳禾食品登陆上交所主板,成为“植脂末第一股”。
佳禾食品真正腾飞,是伴随着中国新茶饮市场的风口,公司的粉末油脂产品,在工业类之外,开辟出了一个更大、增长更快的市场。
早期的新茶饮品牌,出于成本、风味、供应链等考虑,普遍在产品中使用植脂末。佳禾食品招股书曾披露,CoCo 都可、沪上阿姨、古茗、益禾堂、蜜雪冰城等,都是其重要客户。
新茶饮品牌迅速扩张,推动佳禾食品植脂末产品的销量增长,从2019年的14.43万吨增至2023年的16.87万吨。
虽然,通过技术的提升,粉末油脂产品已能做到0反式脂肪酸,但消费者普遍“谈植脂末色变”,倒逼新茶饮品牌持续对原材料进行升级,“0植脂末”已是大势所趋。
2024年,佳禾食品也因此迎来业绩转折点。该年度,公司粉末油脂收入同比下降近40%,销售量降至10.63万吨。导致公司全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8.68%,归母净利润大降67.43%。
今年,公司粉末油脂业务仍没有全面好转的迹象,前三季度,该业务实现收入7.91亿元,同比下降5.26%。
据机构报告,预计到2030年中国植脂末的产量为105万吨,未来几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1%;全球市场植脂末产量预计为245万吨,复合年增长率2.8%。由此可见,植脂末市场已然进入存量阶段,天花板已近在眼前。
在这种情况下,佳禾食品只能将未来的增长希望,寄托在咖啡等业务身上。哪怕,短期内可能会承受较大的业绩阵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