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持牌消金机构利率将降至20%以内,融资渠道受限

作者 | 观察团
来源 | 新经济观察团

近日,关于持牌消金机构被窗口指导降低利率的消息甚嚣尘上。新经济观察团从业内人士处获悉,目前多家消金公司都收到了消息,监管要求个人贷款利率再降低,至IRR(内部收益率)20%以内,且融资渠道(ABS、金融债等)将受到限制。具体到实施时间方面,各地要求不一,有地区将从11月开始,有地区则从12月中上旬启动。
业内人士还透露,此次监管的窗口指导,还涉及担保增信占比不得超25%、助贷合作方利率同步调整等内容。
新经济观察团了解到,随着消息逐步发酵,各类从业机构反应较为强烈。有助贷业内人士表示,虽然仍需等待具体通知,但这是四月份“助贷新规”下发以来“最炸裂”的消息,因为监管要求立马整改。持牌消金机构业内人士则表示,利润空间将被继续压缩,中小机构将面临很大考验。
具体来看,在利率方面,2025年10月1日正式施行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即“助贷新规”)要求,各家消金公司和助贷平台的综合年化利率应在24%以内。而若利率从24%降至20%,看似只下降了4个百分点,考虑到违约成本、运营成本等,对很多机构而言,利润空间可能被大幅侵蚀甚至归零。
在担保增信占比方面,监管要求将担保增信业务余额从不超过全部贷款余额的50%压降至25%。我们认为,监管的导向或是鼓励消金公司从事自营或分润模式,降低对担保机构和外部流量的依赖,并提升自主获客和自主风控能力。
业内都知道,目前消金机构跟助贷公司的主流合作模式有两种,一种是担保增信,另一种是分润。但部分中小消金机构和银行高度依赖融资担保公司、保险公司进行风险兜底的“躺赚”模式,不利于打造和提升自主风控能力。
降低担保增信占比后,有助于推动消金机构主动发展"分润模式"和自营模式。"分润模式"中,助贷平台与消金机构更侧重于共同建模、联合运营与风险分担,有利于促使消金公司提升自身的数据分析和风险定价能力。
这也意味着,担保机构在消费金融领域的业务空间也将被压缩。
在融资渠道方面,金融债和ABS曾是消金公司获取中长期、低成本资金的重要工具,行业年募资量数百亿元。渠道受限后,消金机构融资成本可能上升,对于那些缺乏自营风控能力的公司,压力陡增,未来甚至可能面临被市场淘汰或整合的命运。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在受访时表示,若消息为真,行业利润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行业分化加剧、继续出清,利好风控能力强、资金成本低的头部机构,以及流量大的头部助贷机构。对行业来说,还将推动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和逐步推动利率市场化,真正开始探索进行风险定价。对客户端来说,监管也旨在进一步降低用户端的压力,使借款人受益。
另一方面,未来行业多头共债风险恐持续暴露,在行业风险整体累积的情况下如何降低风险,也是机构们整体要面临的问题。
而未来消金行业的竞争核心,将不再是比拼规模和利率,而是风险定价能力、精细化运营和客户体验。
*声明:新经济观察团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构成任何建议。原创文章未获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