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妥中国高定!“数”说非遗刺绣

正观特稿 原创

2025-10-29 11:38

张秋粉 梅晓彤 赵俊青 邹长倩 林雅茹 赵晓蓓 姚悦


十指春风,一绣千年。刺绣,古代亦称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刺绣工艺以绣线表现物象,使山水楼阁、花鸟鱼虫等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产生独特的装饰艺术效果。

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随着时间推移,刺绣技艺逐渐发展完善,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格和流派,他们按照地域、民族、技艺、材料等不同标准分类,形成了“百花齐放”的中国刺绣文化。

截至目前,我国有27个传统刺绣工艺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 归属于16个省市自治区,14个民族、40个保护单位。刺绣类以及与刺绣有关的国家级非遗代表作项目共有72项,刺绣类国家级传承人114位。

一针一线,串联起中国刺绣的绵延发展,刺绣艺术也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针一线穿梭于衣饰帷帐之间,既点缀生活,又承载文明,在岁月流转中凝练成兼具实用与审美的文化瑰宝。

《考工记》有言:“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中国刺绣恰是这一造物哲学的鲜活注解。从商周“衣画而裳绣”的礼制规范,到《诗经》中“黼衣绣裳”的贵族气象,刺绣自古便是礼乐文明的载体。

唐宋文人以“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赞其逼真,明清匠人依“远观气势,近看细节”的法则锤炼技艺,千年传承中,刺绣始终是“技”与“道”的统一。精美的绣品不仅展示了绣工灵巧的手艺,更反映了我国民间艺术的独特构思和深厚底蕴。

参考文献

[1]廖春妹.《刺绣》[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9[

2]蓝先琳.李友友.《中国传统刺绣》[M].江西:江西美术出版社,2007

[3]朱凤.《中国刺绣技法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57

[4]肖东发.《绣美中华:刺绣文化与四大名绣》[M].北京:现代出版社,2015

[5]王俊.中国传统刺绣技艺的传承与发展[J].《天工》,2024(8)

[6]丁赛兰,王欣.中国刺绣产业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J].《艺术科技》,2022(18)

[7]覃代伦.刺绣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文化交融中的保护与传承[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3(4)

[8]万洁,李宏复.中国少数民族刺绣工艺文化的保护现状[J].《人文天下》,2016(8)

统筹:石闯

编辑:程子鑫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