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橙飘香处,彭坡岁月长||孙荣刚专栏(一)

河南文苑 原创

2025-10-29 06:10

脐橙飘香处,彭坡岁月长

作者:孙荣刚

又是一年金秋时节,橙黄桔绿,丹桂飘香。微风轻拂,山峦叠翠,满山遍野的脐橙树在秋日的阳光下摇曳生姿,枝头沉甸甸的果实如同悬挂的琥珀,闪烁着金光,仿佛大自然慷慨的馈赠,也承载着无数人的汗水与梦想。那一抹橙色,点缀着丰收的季节,更映照出一段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坚韧不拔的乡土情怀。

时光倒流,见证发展

回溯到28年前的1997年10月31日,那个风和日丽、秋高气爽的清晨,阳光透过薄云,洒在秭归县归州镇彭家坡村的土地上。当天上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胡锦涛在省市领导的陪同下,从三峡坝区驱车而来,踏上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沿途,蜿蜒曲折的峡江山路、轻摇晃的轮渡、秋日明媚的阳光,仿佛都在迎接这位国家领导人的到来,昭示着这里的未来将焕发新的光彩。

现场的情景令人难以忘怀。胡锦涛步入柑橘园,映入眼帘的是满山遍野的脐橙树,枝头沉甸甸,桔红色的果实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宛如点点火焰燃烧在秋日的绿海中。他的脸上浮现出欣慰而温暖的笑容,细细察看每一株果树,关切地询问着产业的发展状况。与彭家坡村委彭洪国书记亲切交谈中,胡锦涛特别关心移民安置、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天气干旱对橙园的影响。彭洪国书记耐心而自信地介绍着村庄的移民方案、产业布局,话语中满是自豪与希望。

作为随行记者,我有幸用镜头记录下这一宝贵瞬间。胡锦涛与彭洪国的交流,真挚而温暖,展现了国家领导人对基层群众的关怀,也彰显了彭家坡人民的坚韧与勤劳。这些影像,成为彭家坡发展历程中不可磨灭的记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橙农继续奋勇前行。

岁月流转,情感依旧

二十多年过去了,2023年的秋天,我再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这次,是陪同北师大水科学研究院院长许新宜教授带领的专家团队,进行实地调研,并就彭家坡数字乡村平台建设召开座谈会。陪同的,还有70岁的彭洪国老书记,他依然精神矍铄,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嘴角挂着自豪的笑容。

在他的带领下,彭家坡凭借红沙土壤的特殊质地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逐步形成以夏橙和纽荷尔脐橙为主的产业格局。老书记坚守初心,用智慧与责任守护着这片土地。正是他们的坚持与传承,造就了今天的繁荣,也让那飘香的橙果,越走越远、越传越广。

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科技的力量,为彭家坡的橙园注入了无限的活力。著名柑橘专家章文才教授,自1962年起就在这里进行柑橘试验,推广优良品种和科学管理技术。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村民们掌握了育苗、嫁接、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果园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橙子的品质日益上乘,声名远扬。

村民彭洪财的故事尤为动人。1980年,他还未实行分田到户时,就在试验园中积极参与施肥、育种、嫁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分田后,他种了七亩橙园,技术推广带动了全村产业的发展。1985年,他的脐橙在国家农业部评比中荣获金奖,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作为三峡移民的代表,彭洪财的坚韧与创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橙农不断奋进。

二组的村民胡学文和妻子余志伦,经营着十亩柑橘园,坚守绿色、生态的种植理念,施用有机肥料,改善土壤品质,年收入超过20万元。他们的辛勤劳动,不仅改善了家庭生活,更成为彭家坡产业的中坚力量。

王立成夫妻,都是60多岁的老橙农,除了自家果园外,还擅长果园修剪和管理,常常走出乡村,到江西、重庆、四川、湖南等地进行柑橘技术讲座。他们的经验,为乡村产业提供了宝贵的技术支持,也让彭家坡的橙子声名远扬。

如今,彭家坡的脐橙以优良的品质和丰富的品种赢得了国内外市场的喜爱。屡次作为“礼品”远送中南海,成为“乡村名片”。这一切,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离不开专家的指导,更离不开像彭红财这样的橙农用心血浇灌的果园。

地理环境与未来蓝图

彭家坡村位于秭归县归州镇的西部,长江北岸,地势陡峭,红沙土壤广布,属于典型的鄂西喀斯特地形。被长江支流吒溪河贯穿其中,站在横跨吒溪河的卡子湾大桥上,远远望去,矗立在村委会门前的“‘中国脐橙第一村’”的牌子格外引人注目。

村委会年轻有为的李强书记介绍说,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孕育出原生态的脐橙。冬暖夏凉,土壤肥沃,使得这里的橙子皮薄色鲜、汁多味美,成为国内外消费者的宠儿。

目前,村里柑橘种植面积已达5800余亩,果园不仅象征着丰收,更逐渐成为旅游和研学的基地。采摘体验、品尝美味,吸引了众多游客,带动了乡村旅游的繁荣。橙子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名片,也为村庄带来了持续的经济收益。

未来展望,蓝图绘就

未来,彭家坡的蓝图逐渐清晰。宜昌市政府顾问、市乡村振兴产业协会许新宜会长提出,要以科技为引领,完善多规合一的规划设计,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提升橘农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推广数字乡村平台,普及水肥一体化等智能农业技术,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打造精品示范园,推动橘园管理提档升级,实现收入的翻番。

在政策扶持和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下,彭家坡正迎来一个充满希望的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步伐更加坚定,橙香飘扬的日子将持续绵长。

岁月长长,幸福绵绵

站在山坡上,望着满山的橙树在秋风中摇曳,心中充满感动。这里,有脐橙的香甜,有村民们的勤劳与智慧,有领袖的关怀与期望,也有老书记的坚守与传承。科技的力量与梦想的翅膀,让彭家坡的未来更加光明。

这片土地上的脐橙,不仅象征着丰收,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之果。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昭示着未来的辉煌。愿这里的人民,继续用勤劳与智慧,书写更加美好的明天。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脐橙飘香,岁月长长,幸福绵绵。彭家坡的故事,将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续写,成为三峡库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是一段永不褪色的乡土记忆。

作者简介

孙荣刚,江苏镇江人,大学学历,高级记者,资深媒体人。1976年参军,入伍铁一师二团,曾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1995年调入中国三峡集团,专注于新闻宣传工作。系宜昌市乡村振兴产业协会秘书长。

多次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及外国元首、政府首脑来访摄影采访工作。在海内外媒体发表逾万篇(幅)作品。

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荣获中国新闻奖、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中国新闻摄影学术贡献奖、首届上海国际郎静山摄影奖、中国经济报刊首届“十佳记者”等百余项荣誉。

独著《梦想与现实的交响》(中央文献出版社)《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中英文版)》(五洲传播出版社)等专著,合著《三峡工程环境报告》、《三峡图志》等,多篇论文和散文已在核心期刊上,以及官网、自媒体等平台发表。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