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丨刘大石:中国画——写意的传承



中国画丨丨写意的传承
文丨刘大石

青藤雪个远凡胎,
老缶衰年别有才。
我欲九原为走狗,
三家门下转轮来。
三家乃白石老人之艺术资粮,大半生进食消化,其衰年变法后,打通了古今,打通了自己与心外,以一种愈老愈简愈纯朴而成就了一代大师。
徐青藤,大写意花鸟之开创者,用天分、性格与生命来作画,人笔高度合一,颠狂不顾,人生如梦,如同一部痛快淋漓的悲喜剧,本色出演,一生未变,不化而化,而他不知有镜头有观众。其笔下,至繁而至简,如孩童,满屋子乱七八糟,一个简单的稚子。后学可师其技而非其心。
朱雪个,明亡后,痛定苦修,从身外到心内从肉体到灵魂重塑另造 ,而成八大山人,是面壁打坐而来的“极简主义”,其笔下,至简而至繁,如来一个微笑,而天花饥坠。他是避世修行的高手,后学当师其心而非其技。
吴老缶,半世磨炼,三月去官,摸爬滚打局愈老弥坚。他是俗世修行之典范。青藤、雪个各据天命之绝,写意之“意”,似乎天成。而苦铁老人尽了人事之力,笔力扛鼎,一个“写”字,照亮生前身后,而终成一代宗师,开民国花鸟大写意之高格。
白石老人,学徐渭放逸而去其燥,学八大精简而舍其傲,取老缶金石之力而弃其繁,反复咀嚼三家,融会贯通之后,如哪吒脱胎换骨,晚岁重生,肉身不再,而诗心欲老,抓笔处,古人微妙,一生精修,乱世浮云,天人之慨,都从胸中到纸上,而为一代大家。
北京画院展此四家,来龙去脉已出,有意义。是继前年所展“齐黄”花鸟之又深入细究一步。
与此四家相参照,则黄宾虹老人的花鸟更有怪异瑰奇处。
黄宾老的花鸟,如一位晴耕雨读的农人,在房前屋后信手种的几棵花草,不造不作而人姿天姿,不喊不嚷而独有其响,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似为天然,而实人为;似是信手,而奇造化。如陶渊明把酒东篱,见的却是南山。后来人,可以看菊看酒看南山,而更当去看看其破屋漏雨而吟诗不已。
是故,一位画家累世修行,一纸书画多所承载,是天分,是人力,是天时地利人和,更是一种使命与宿命。



四峰并立,
一部从晚明到20世纪的写意史诗
珍品星聚,
十三家馆藏精品映照三百年笔墨源流

“三家门下转轮来”出自齐白石反复题咏的一首诗,这不仅是他对徐渭、八大山人、吴昌硕三位前贤炽热而谦卑的礼赞,同时也清晰勾勒出数百年来大写意花鸟画生生不息的轨迹。2025年9月9日,由北京画院、八大山人纪念馆、西泠印社联合主办的“三家门下转轮来——齐白石与徐渭、八大山人、吴昌硕”展览将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拉开帷幕。此次展览联合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天津博物馆等十余家国内重量级文博单位,历时数年筹备,以齐白石对三家的致敬与师学为轴,展出了徐渭、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作品70余件套,通过“百代同辉”“萍翁造化”“缶庐铁笔”“青藤雪个”四个单元,梳理了中国大写意花鸟画自明清至近现代的磅礴源流与风格演进。

朱耷《鸣鸟游鱼图》

朱耷《椿鹿图》

朱耷《枯木立鹰图》

朱耷《桐鹤图》

朱耷《葡萄大石图》

徐渭《竹石水仙》

徐渭《花卉》

徐渭《雪蕉梅石图》

徐渭《杂花图》

吴昌硕《墨荷》

吴昌硕《梅花》

吴昌硕《桃花》

吴昌硕《葡萄图》

吴昌硕《桃花图》

吴昌硕《临八大山人鹿图》

吴昌硕《荔枝图》

吴昌硕《四季花卉图》

齐白石《小鸡芭蕉》

齐白石《紫藤》

齐白石《拟八大鸭图》

齐白石《牡丹》

齐白石《独虾》

齐白石《衰年泥爪花卉册》之兰花

齐白石《衰年泥爪花卉册》之杯花

齐白石《衰年泥爪花卉册》之三余

齐白石《衰年泥爪花卉册》之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