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路车产业跃迁:康迪科技的智能化浪潮与中美路径分野

蛇眼财经 原创

2025-10-28 14:59

在德克萨斯州的农场里,康迪科技生产的电动UTV正在替代传统汽油动力车;在佛罗里达的高尔夫球场上,中国制造的电动高尔夫球车已成为短途代步新选择。这些场景背后,是中美非公路车市场一场静悄悄的变革

2025年的广交会上,康迪科技展出的纯电动UTV和高尔夫球车吸引了众多国际采购商的目光。这家2007年就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凭借对北美市场的精准洞察,成功将电动高尔夫球车打造成年入超1亿美元的明星产品。

与此同时,美国非公路车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全球全地形车零售量已从2010年的66.5万辆增长至2023年的95.5万辆,年复合增长率达3%。在这场变革中,中国企业从单纯的制造商转变为技术创新的推动者,展现出与美国企业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

市场根基与演进路径,实用主义与消费文化的分野

美国非公路车市场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三轮车设计,逐渐演变为四轮全地形车。北美厂商如北极星、庞巴迪推动了行业初期发展,形成了以休闲消费为主导的市场特征。截至2023年,全球非公路车零售规模超100亿美元,北美市场占比高达42%,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美国市场的独特之处在于,非公路车已超越工具属性,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象征。康迪科技董事长董学勤敏锐地观察到:“在美国,驾驶高尔夫球车当作短途代步的工具,已经演变成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这种消费特性使得产品溢价能力显著提升,康迪科技针对性地推出了售价约1万美元的纯锂电池驱动高尔夫球车,精准定位具备较高消费能力的群体。

相比之下,中国非公路车市场更多围绕实用功能展开。康迪科技、涛涛车业和绿通科技最初都从基础功能车切入,逐步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级。这种差异源于两国市场发展阶段和消费文化的不同。

产品结构变化反映了这一趋势。在美国市场,并排车辆(包括UTV、SSV)因其更高的安全性、实用性和舒适性,市场份额从2010年的36%提升至2023年的65%。而传统ATV的份额相应下降,显示出消费者从单纯实用工具向更具舒适性和多功能性车型的转变。

企业战略与竞争优势,成本控制与技术驱动的较量

面对相同的市场机遇,中美企业选择了截然不同的竞争策略。美国企业如Club Car等凭借品牌优势和本土深耕,主打高端市场。而中国企业则呈现出多元化的突围路径。

康迪科技走的是“技术驱动、生态赋能”的路线。董事长董学勤在2025年提出清晰的“三海战略”:品牌出海、智造出海和生态出海。公司将汽车级技术应用于非公路车领域,实现“降维打击”。

2025年5月,首台“美国制造”的高尔夫球车在德克萨斯州工厂顺利下线,标志着康迪已实现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全链路本土化生产。

涛涛车业则凭借中国供应链优势,将“性价比”玩转到极致。其主力车型售价比美国本土品牌Club Car便宜20%-30%,毛利率却能达到34%。该公司已入驻沃尔玛4000多家门店,北美市场收入占比高达71.3%,展现出强大的渠道渗透能力。

绿通科技在遭遇美国“双反”调查后,加速转向东南亚、中东、欧洲等非美市场。2024年,公司非美市场营收达5.89亿元,占比提升至70.86%。这种灵活的市场转向能力,体现了中国企业的应变能力。

技术路线上,康迪科技将电动汽车领域积累的三电技术(电机、电控、电池)应用于非公路车领域。其电动非公路车兼容包括特斯拉超充桩在内的各类充电桩,为美国用户提供了极大便利。这种技术整合能力,成为中国企业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未来趋势与发展前景,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双重变革

北美非公路车市场潜力巨大,预计到2034年规模将达到68亿美元,而电动化渗透率尚不足20%。这片蓝海市场,成为中美企业竞相争夺的新战场。

电动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康迪科技早在2006年就开始研发纯电动车,2013年与吉利合作实现电动汽车年销7万辆。这段经历为公司在电动化技术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使其在非公路车电动化转型中抢占了先机。

智能化是另一重要发展方向。2025年6月,康迪科技与云深处科技达成合作,共同开发智能高尔夫球童机器人和安防巡检四足机器人。这些产品不仅体现了技术创新,更展示了中国企业从单纯产品输出向“解决方案”输出的转型。

面对贸易摩擦,康迪科技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建立本土化工厂,成为关键策略,实现了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全链路本土化生产。这种布局不仅规避了潜在的关税风险,还使产品更贴近市场需求。相比之下,涛涛车业选择借道越南出口,但海运周期长达45天,且面临东南亚劳工成本上升压力。

渠道建设方面,康迪科技已成功入驻Lowe's、Costco等北美一千多家零售商超门店。同时,公司与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FL)合作,推出32支球队的联名款高尔夫球车,通过体育营销提升品牌影响力。这种品牌本土化策略,帮助中国企业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

财务表现来看,2025年中报显示康迪科技毛利率达到45.2%,较2024年同期大幅增长13.5个百分点。这种“减收增利”的局面,正是中国企业战略调整初见成效的证明,显示出从规模导向向质量导向的转变。

在2025年DEMO WORLD大会上,康迪科技董事长董学勤提出了“中国智造出海需完成三级跳”的观点。

随着全球非公路车市场电动化渗透率不断提高,康迪科技等中国企业凭借先发优势和技术积累,有望持续受益于这一趋势。美国市场对高品质、智能化产品的需求增长,将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多高端市场机会。

未来十年的竞争,将不再是单纯的产品或价格竞争,而是整个产业链布局、技术整合能力以及生态构建能力的综合较量。对于康迪科技这样的企业来说,其在美国市场的成功经验,将成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出海的可借鉴路径。

在新能源与AI的交叉路口,中美非公路车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重塑。中国企业通过技术升级、本土化运营和品牌建设,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