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造车」,一场轻资产模式对传统汽车业的叩问

作者|于亮亮
“年轻人的第一辆电动车?”“像买手机一样网购汽车?”
京东“造”车,无疑是京东双11最大的噱头。当这家电商巨头联合宁德时代、广汽埃安打造“国民好车”,其“造车”模式究竟如何、又有何新意,一度引发行业与消费者的无限遐想。
外界的好奇声中,京东却不慌不忙地把控着营销节奏,一步步揭开“国民好车”的面纱。
10月22日,一场特殊的拍卖直接让这款未上市车型引爆行业——京东 “国民好车” 001号特别版以1元起拍,仅 100 元的超低保证金,瞬间吸引大批用户“玩票”参与。短短4小时内,23733次出价将成交价从1元一路推至7819.3399万元的“天价”。

这一现象级事件不仅席卷电动汽车行业,更引发科技、财经领域媒体及网友的集体关注。不少媒体梳理后发现,京东在汽车产业的布局早已渗透多环节,此前唯独缺少整车售卖这一环。而从合作三方来看,广汽埃安正需爆款产品推动品牌升级,宁德时代旗下时代电服的换电网络也急缺标杆案例——三者各取所需,形成了精准的互补关系。
但热度之下,疑问也跟着冒了出来:京东前前后后的操作,把线上营销玩得炉火纯青,可汽车不是手机——线下试驾怎么搞?车买到手去哪交付?后续保养找谁?这些 “线下难题” 不解决,再热闹的噱头也难落地。
转机很快出现, 10 月 27 日京东给出了答案:宣布启动“国民好车”交付中心全国招募计划。这一动作不仅完美补上了京东独家售车的线下“缺口”,更与线上流量、营销优势形成强呼应,真正构建起“线上引流-线下交付售后”的完整闭环。

具体来看,京东招募全国范围内的优质4S店、汽车交付中心及综合服务中心,构建集销售、交付、售后于一体的“国民好车”服务网络。这种门店并非独立门店,只是在原有业务基础上多一项京东汽车的交付、售后业务,实现多品牌销售。
京东之所以深入汽车交付中心的招募,是基于自身的汽车供应链能力。京东不仅仅依靠“国民好车”链接起全国各地的加盟4S店,更是通过汽车零配件供应链链接起加盟4S店。在全国一张供应链网之下,通过供应链的降本增效来提升加盟4S店的竞争力。
同样的,依托汽车供应链优势,京东还抛出“0 元加盟 + 12 个月管理费减免”的政策,推动京东养车门店走向县域,将供应链能力输出到更下沉的市场。这一动作触达到了县域年轻消费群体,将“国民好车”及配套服务推向了更广阔的消费市场。

此前,在三方合作造车中,京东宣布只参与用户消费洞察和独家销售服务,而不参与汽车制造环节。而此次交付售后服务门店的全国招募,则将京东“造”车推向深处。
这场京东整合自身线上线下资源,联合宁德时代、广汽埃安等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爆款车型的 “阳谋”,正逐渐拉开帷幕。

京东不仅能借双11的消费热度,为合作的“国民好车”带来远超淡季的市场关注度。
不过,相较于营销层面的亮眼表现,汽车销售中的交付与售后环节更为关键。此前,剁椒 Spicy 与埃安一线销售交流时了解到,电商售车仍离不开线下人员的深度参与,至少需要专属销售负责PDI(交付前检查)这一关键环节。
正是基于对交付售后的考量,“国民好车”在交付环节采取了更开放的策略:交付方不仅包括埃安的4S店,还开放给其他品牌经销商的4S店、汽车交付中心及综合服务中心来参与。在京东看来,京东汽车发起“交付中心招募计划”,将整合资源携手行业伙伴推进服务网络落地,并助力传统4S店、经销商等向“多品牌”店转型。
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招募全国各个品牌的4S店来合作售卖汽车,能大幅提升交付网络的密度,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的交付体验,尤其对全国各地的小镇青年而言,交车距离不再是问题。
事实上,不少电动汽车品牌虽备受年轻人关注,但在偏远县市、乡镇,其直营交付门店数量稀少且距离遥远,这成为部分年轻人选择电动汽车的现实阻碍。
更关键的是,消费者在京东交付中心不仅能完成提车,还可享受售后维修、保养等服务,真正实现“买车-用车”全场景需求的一站式满足。再叠加京东养车全国超 3000家门店的布局,一套“线上下单、就近交付、无忧售后”的全周期用车服务体系已然清晰,彻底打消用户从购车到用车的后顾之忧。
一旦这套“销售-交付-售后”一站式服务网络成型,不仅有望为“国民好车”再造一个全新的经销商网络,其密度更将超过多数传统车企的自有网络——且全程由京东汽车供应链深度串联,从零配件供应到服务标准均实现统一,进一步保障服务质量。

值得关注的是,据京东透露,“国民好车”或将采用全国一口价模式,这对经销商而言无疑是一种颠覆性的运营革新。在此模式下,4S店的工作重心将从传统的“销售冲量”,转向 “服务优化 + 客户关系维护”;相应地,经销商的利润来源也将更多向售后市场倾斜,摆脱对传统车辆销售提成的单一依赖。
这种模式转变,在一定程度上能主动推动传统经销商加速转型升级,为长期面临“增长瓶颈”的传统汽车销售服务行业,注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

京东销售汽车并非首次,早有多次浅度尝试。
2022 年 618 期间,京东就通过“整车电商平台 + 4S 店提车”模式试水整车销售,初步验证了线上订车与线下服务衔接的可行性。2023 年,京东与比亚迪合作整车销售与企业汽车采购。不过,此次整车销售合作仍停留在“渠道嫁接”层面,尚未触及汽车研发、产品定义、渠道建设等核心环节。
京东此次并未选择将埃安全系车型直接上架销售,也未直接沿用埃安已有的经销商网络进行交付。相反,它通过重新梳理用户需求、定义产品亮点、构建经销商网络——这一系列动作足以表明,其并非像以往那样单纯参与汽车售卖,而是更深度地介入了汽车的研发、销售及售后全链条。
由此可见,说京东“造”车并不为过。
这种“造”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自主生产,而是基于用户需求的全链条模式创新。具体来看,京东选择以埃安旗下销量较好的埃安UT为基础,聚焦10万级电动车型,将新车命名为“国民好车”,目标市场覆盖至小县城等下沉区域;通过用户数据调研,它提炼出安全、充电效率与续航里程、价格三大核心需求,研发目标正是在三者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目前,京东已逐步揭开“国民好车”的神秘面纱——先是聚焦用户最关心的安全,透露车身高强度钢使用率超70%,车顶部承重超过7吨,还配备了符合新国标的机械门把手;接着又亮出“硬核实力”:可充电可换电续航超500公里,搭载华为云车机,空间超过同级别车型。

种种表现来看,京东意在打造一款能成为“街车”的爆款车型,力求一炮而红。
正因如此,自京东入局卖车后,网友纷纷戏称其要推出“年轻人的第一辆电动车”,继手机、家电之后,消费者或许能像在京东购买电子消费品一样,便捷地网购电动汽车。
这种对新购车模式的期待,背后离不开京东在渠道端的有力支撑:一方面,京东通过独家销售为“国民好车“提供信任背书;另一方面,对于加盟的4S门店,它将授予“京东国民好车交付中心“官方授权、认证及授牌标识,这正是其重构经销商网络的关键落地动作。
对于习惯网购、尤其信赖京东售后的年轻消费者,京东参与“造”车更像是一次对全新购车模式的“投票”。从事互联网行业的小斌就是典型,他长期关注10万级纯电动车,此前从未考虑过埃安,但京东入局后,他表示“只要性价比够高就会关注”,并期待未来能像买手机一样便捷选购汽车。
在双 11 发布会上,京东邀请用户前往“国民好车”专属页面互动,并表示后续用户可预约试驾,下订后还能选购一站式购车套餐。
这意味着,京东将直接与用户互动以收集数据反馈,同时联动平台内车品、配件资源及线下京东养车服务。而这一系列用户直连与生态整合能力,恰好能补齐广汽埃安在用户运营与服务生态上的短板。

这次,京东联合宁德时代、广汽埃安深度整合资源,不同于此前销售整车。
首先,三方联合打造的定制车型,显然以冲击市场爆款为目标。
其次,京东通过招募交付及售后服务方、拓展京东养车县域门店,有效破解了汽车交付与售后的线下难题。这也为科技平台与传统车企探索新型合作模式,提供了一份可行范本。
对此,有网友已提出期待:“如果能像网购家电一样直接送货上门就挺好,要是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就更完美了。”
最后,值得关注的是,京东在销售裸车的同时,还将打包推出一系列车品优惠套餐,深度绑定用户“买、配、养、用、换” 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其全国 2300 多家京东养车线下门店,将进一步补齐广汽埃安的售后资源。
至此,京东已深度贯穿 “国民好车” 的研发、销售、用车全链条。京东不直接造车,却已倾尽自身资源与能力,深度参与到电动汽车产业的变革进程中,走出了一条区别于传统车企与新势力的“赋能者”路径。
这种独特的入局方式,能否打动对智能、性价比、服务体验要求更高的年轻用户?当京东的用户洞察融入汽车的功能设计,它是否能打破用户对平价车的固有认知,从“卖车平台”升级为 “好车定义者”,最终打造出一款真正戳中年轻群体痛点的现象级电动汽车?
答案或许藏在产业变革与用户需求的碰撞里,但京东的这场“造车局”,已然为行业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