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节中牟学苑社区干实事接地气

郑观天下 原创

2025-10-28 13:13

“闺女手真巧,剪完头发精神多了!”10月28日,农历九月初八,重阳节前夕,中牟新区学苑社区小广场上笑语盈盈,暖意融融。【临时帮】平台联合社区居委会、辖区志愿者团队,共同开展“九九暖桑榆·共叙邻里情”重阳节关爱老年人公益活动,通过免费理发、家电检修、爱心赠礼、文艺演出等多元服务,为社区300余名老人送上“接地气”的节日关怀。 

从“头”开始:小服务藏着大牵挂 

上午9点,社区广场的便民服务区已排起长队。最受欢迎的当数“银发理发角”——3名来自本地美发店的志愿者带着工具箱早早到场,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搬来折叠椅,边理发边唠家常。“张大娘,您这头发白得精神,留两寸短茬儿更利索!”55岁的志愿者小王一边剪发一边轻声询问。78岁的张守业老人摸着新发型直乐:“孩子们手法好,还知道我们老人怕冷,屋里暖气都给调热乎了!” 另一侧,“家电医生”摊位前同样热闹。电工师傅冉师傅正仔细检查李奶奶家的电水壶线路:“阿姨,您这插座老化了,免费给您换个防漏电的,以后用着安全。”【临时帮】平台负责人冉总介绍,考虑到社区独居老人多,此次特别组建了10人专业检修队,“从电灯、插座到电饭煲、电风扇,能现场修的绝不拖延,需要换零件的我们也记好清单,下周统一配送。” 

心意“食”足:一枚鸡蛋里的民生温度

“阿姨,这是咱准备的土鸡蛋,每天煮俩补补身子!”活动中,工作人员将一盒盒包装朴素的鸡蛋送到老人手中。原来,这些鸡蛋均来自平台对接的本地散养农户,特意挑选新鲜、无抗生素的品种。“我们调研时发现,很多老人舍不得买好食材,就想通过这种实在的赠礼,让他们感受到被惦记。”社区党支部领导说“都是根据前期入户走访收集的需求准备的。” 82岁的王淑兰奶奶攥着鸡蛋舍不得拆:“我孙子在外地工作,好几年没陪我过重阳了。今天这些孩子比亲人还贴心,鸡蛋我收着,等他过年回来,让他也尝尝咱社区的暖心味儿!” 

欢歌笑语:文化陪伴点亮“夕阳时光” 

同时,广场舞台变身“银龄剧场”。社区戏曲队的阿姨们穿上戏服,一段《穆桂英挂帅》选段唱得字正腔圆;临时帮志愿者团队的年轻人跳起轻快的健身操,拉上几位老人一起互动;还有小朋友举着画板,为爷爷奶奶现场素描……“平时子女忙,社区活动少,今天这么多人围一块儿乐呵,我这把老骨头都年轻了!”70岁的戏曲爱好者陈凤兰笑着说。 活动尾声,【临时帮】平台向社区“银龄互助队”授旗,宣布将每月第一周设为“社区助老日”,持续开展健康讲座、智能设备教学等服务。“我们不做‘一次性’公益,要把温暖变成‘长流水’。”

冉珂表示,平台已与学苑社区签订共建协议,未来将整合更多社会资源,打造“政府引导、企业助力、居民参与”的养老服务圈。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这场浸润着烟火气与真情的重阳活动,不仅让老人们收获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与快乐,更勾勒出基层社区“老有善养”的温暖图景。正如社区墙上新挂的标语——“重阳不是一天的仪式,是对长者的岁岁惦记”,【临时帮】平台用行动证明:公益的温度,就藏在每一次俯身的倾听里,每一份用心的准备中。 

记者手记:采访中,一位老人拉着我的手说:“现在日子好了,我们不缺吃穿,就缺人陪、缺被记挂。”这句话让我心头一震。所谓“关爱老年人”,从来不是简单的物质馈赠,而是让他们感受到“被需要”“被看见”。【临时帮】的活动或许不够宏大,但免费理发时的嘘寒问暖、检修电路时的专业细致、文艺演出时的真诚互动,恰恰击中了老人最柔软的情感需求。重阳节的意义,或许正在于此——它提醒我们:爱老敬老,要从“一时”到“日常”,从“形式”到“走心”。愿更多社会力量加入,让每一位老人都能体面、温暖地安享晚年。

来源:河南省观天下文化传媒 (中牟)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