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天涯】秋风吹过,四川通江火烧馍唤醒的童年暖香



记忆中的火烧馍
小时候,物资困乏,生活简单而朴素。每到秋冬时节,家里总会蒸包子,而在火塘边做几个火烧馍,成了我最期待的事情。火塘里,柴火噼里啪啦地燃烧着,温暖的火光映照着家人的脸庞。我围在火塘边,看着大人们将面粉加水和成干面团,里面加入适量的盐,然后熟练地团成圆饼。圆饼可大可小,就像生活中的小确幸,充满了随意和惊喜。
接着,大人们将圆饼放入柴火灰中掩埋严实,开始热烧。他们不时地用木棍将火烧馍反复翻转,确保每一面都能均匀受热。在这个过程中,我总是好奇地盯着柴火灰,想象着圆饼在里面发生的奇妙变化。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只有柴火燃烧的声音和我期待的心跳声交织在一起。
终于,火烧馍熟透了。大人们小心翼翼地将它们从柴火灰中掏出来,拍掉上面的灰烬,一个个干香难啃耐吃耐存的火烧馍呈现在眼前。那金黄的外皮,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我迫不及待地接过一个火烧馍,咬下一口,那硬邦邦的锅巴在嘴里发出清脆的声响,越嚼越香,越嚼越甜。那种味道,至今都让我难以忘怀。
火烧馍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我童年生活的一部分。它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寒冷的冬日,温暖了我的胃,也温暖了我的心。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火烧馍是一种奢侈的享受,每一口都饱含着家人的爱和关怀。
火烧馍的制作工艺
火烧馍的制作看似简单,实则需要用心和耐心。首先是和面,将面粉加水,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盐,然后揉成干面团。面团不能太稀,也不能太干,要达到一种恰到好处的状态。这需要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口感好的火烧馍。
接下来是团成圆饼。将揉好的面团分成小块,用手搓成圆形,再用手掌轻轻按压,使其成为圆饼。圆饼的大小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实际需求来决定。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力度的均匀,避免圆饼出现厚薄不均的情况。
然后是热烧。将圆饼放入柴火灰中掩埋严实,这一步非常关键。柴火灰的温度要适中,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会导致火烧馍表面烧焦,太低则会使火烧馍无法熟透。在热烧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将火烧馍反复翻转,确保每一面都能充分受热。这需要耐心和细心,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火烧馍的口感。
最后是掏出来。当火烧馍水干熟透后,要小心翼翼地将它们从柴火灰中掏出来。这一步要注意避免烫伤,同时要拍掉上面的灰烬,让火烧馍看起来更加干净整洁。
整个制作过程虽然技术难度不大,但必须用心去做。和面和翻烧都要尽心尽力,反复多次,丝毫不能马虎。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美味可口的火烧馍。
火烧馍的意义和价值
火烧馍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象征。它承载着家乡的记忆和情感,是家乡人文与自然环境的产物。在通江这片土地上,火烧馍已经流传了数百年,成为了当地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过去,火烧馍是人们外出劳作时的必备干粮。它干硬,便于携带,也不易变质,饱腹感特强。忙于生计为家人奔波的人们,在漫漫路途中,火烧馍填饱了他们饥寒交迫的胃,慰籍了他们寂寞的灵魂,温暖了他们孤独的心。它是人们在艰苦生活中的一种寄托和希望,让人们在困境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面粉已经不再珍贵,集市也变得丰富多彩。如今,人们可以从市场上买到各种各样的美食,但火烧馍却依然保持着它的独特魅力。它是纯手工、纯自产的食品,没有任何添加剂和防腐剂,保留了最原始的味道和口感。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火烧馍让人们重新找回了那份对传统美食的热爱和尊重。它提醒我们,无论生活如何变化,都不能忘记那些曾经陪伴我们成长的味道,不能忘记家乡的文化和传统。火烧馍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和现在,让我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秋日里的思念
如今,我离开了家乡,在城市里生活。每到秋天,当秋风拂过脸颊,我总会想起家乡的火烧馍。那熟悉的味道,如同一条无形的线,将我与家乡紧紧相连。
在这个秋日里,通江的农博会上,火烧馍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它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展示着通江的特色和魅力。看着网友分享的视频,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围坐在火塘边,吃着火烧馍,听着家人的欢声笑语。
然而,时光一去不复返,童年的美好已经成为了回忆。但火烧馍的味道,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它是我对家乡的思念,是我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时常会感到迷茫和疲惫,而火烧馍的味道,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在喧嚣的城市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港湾。
我知道,无论我走到哪里,火烧馍都会一直陪伴着我。它是我心中的一份牵挂,是我对家乡的一份眷恋。在这个秋日里,我默默地许下一个心愿,希望有一天能够回到家乡,再次围坐在火塘边,和家人一起制作和品尝火烧馍,感受那份浓浓的亲情和温暖。
火烧馍与家乡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通江这座小城也在不断地变化和进步。秦巴农洽会的举办,为通江的农产品提供了一个展示和销售的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了通江的特色农产品,包括火烧馍。
在农博会上,火烧馍吸引了众多参展商和客商代表的关注。他们对火烧馍的制作工艺和独特口感赞不绝口,纷纷表示要将火烧馍推广到更广阔的市场。这对于通江的火烧馍产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通过农博会的宣传和推广,火烧馍的知名度不断提高,销量也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喜爱这种传统美食,这不仅为通江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也为当地的农民增加了收入。
同时,火烧馍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面粉加工、柴火供应等行业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通江的经济增长,也为当地的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火烧馍作为通江的特色农产品,正逐渐成为通江的一张名片。它不仅代表了通江的美食文化,也代表了通江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在未来的发展中,相信火烧馍会在通江的经济建设和文化传承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传承与创新
在火烧馍的发展过程中,传承和创新是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一方面,我们要传承火烧馍的传统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让这一传统美食得以延续和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不断创新,将火烧馍与现代科技和市场需求相结合,开发出更多符合消费者口味和需求的产品。
在传承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文化活动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火烧馍的制作工艺。同时,我们还可以建立火烧馍制作技艺的传承体系,培养更多的传承人,确保这一传统技艺不会失传。
在创新方面,我们可以对火烧馍的口味、包装等进行改进和创新。例如,可以开发出不同口味的火烧馍,如甜味、辣味等,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我们还可以采用现代化的包装技术,提高火烧馍的保质期和美观度,方便消费者携带和保存。
此外,我们还可以将火烧馍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相结合,打造出具有通江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文化品牌。例如,可以开发火烧馍制作体验游,让游客亲身体验火烧馍的制作过程,感受通江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总之,传承和创新是火烧馍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让火烧馍这一传统美食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结语
在这个秋日里,通江的农博会上,火烧馍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唤起了我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它是我童年的记忆,是我心中的一份牵挂,也是通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火烧馍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珍惜这一传统美食,传承和创新它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让它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我们也要通过火烧馍这一载体,宣传和推广通江的特色农产品和文化,促进通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最后,我想再次感谢火烧馍,感谢它陪伴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感谢它让我在这个秋日里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和亲情的珍贵。愿火烧馍的味道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愿通江的明天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