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与我话养生”——牛犇:“要长寿就找事做”

正观新闻·正观号 原创

2025-10-27 12:16

我曾经先后3次采访天津老乡、著名表演艺术家牛犇。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

第一次是于1983年4月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我听他颇有感慨地回顾了如何进入电影事业的历程——这历程是艰辛的,又是十分幸运的,令人回味无穷。

第二次是于1984年7月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我与同行祝相峰听他畅谈在电影《牧马人》中成功塑造牧场职工郭谝子的体会。当时,《牧马人》放映后在全国轰动一时,荣获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牛犇也荣获大众电影百花奖、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牛犇一见面就难掩兴奋之情地说:“我饰演郭谝子,得到观众很高评价,大量的信件从全国各地寄来,有相当一部分是咱天津老乡的,这让我心里很不平静。我要演更多的角色,去报答热情的观众。”

电影《龙须沟》中的牛犇

第三次是于1984年11月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我听他叙述了在电影《高中锋与矮教练》中饰演“矮教练”的情况。其中,他透露的一个情节让我深深地铭记:他随拍摄组来到东营市的黄河岸边,抢拍“矮教练”去追一个名叫“小山子”孩子的镜头。他飞也似的跑到黄河岸边的软滩上,不料软滩是直上直下的土坡,身体一头载进黄河,翻腾的河水顿时淹没他的头顶。多亏了他会游泳,用平生力气游向岸边,猛然抠住一个小土丘,身体才没被冲走。他上岸以后,浑身冻得直打颤,竟然打趣地说:“黄河是我的母亲,而母亲是决不会将自己的孩子送入‘天堂’的!”这一席话,让异常紧张的气氛马上消散了,大家都忍不住地大笑起来。

牛犇于1932年生于天津,家住河北区西窑洼明发胡同,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全家人的生活只靠当职员父亲的收入来维持,过得十分清苦。他刚满11岁时,长期患病的父亲和母亲突然在同一天去世,日子过得更艰难了。于是,大哥带着一家人投奔北京的一个亲戚家中。到了北京,大哥到一个公司学“跟车”,即做汽车公司驾驶员。当时,他家住的院里,住着包括天津老乡谢添在内的一些电影演员。谢添发现他挺有灵气,总想帮他找机会在电影里饰演一个角色,挣一点零用钱。

电影《沙漠追匪记》中的牛犇

在他13岁的那一年,谢添推荐他在电影《圣城记》中扮演村童“小牛子”。这部影片的导演沈浮也是天津老乡。他来到沈浮的办公室,一一回答了问话,然后为了显示不“害臊”、不“紧张”,还故意把屁股坐到沙发的靠背上。沈浮看了看,操着浓重的天津话对谢添说:“这小子真够尥的!”这样,沈浮一下子就把他相中了。

他演完“小牛子”以后,很快就在邻居中间出名了,“小牛子”成为他的别名。

电影《海魂》中的牛犇

时隔不久,他又相继在几部影片中扮演角色,赚来一些收入,就开始在学校断断续续地读了一些书。

1947年底,他已经15岁了,正赶上著名导演张俊骏祥准备在香港执导一部名为《火葬》的影片,经演员白杨的推荐,选他扮演“小丈夫”。在临行前,谢添特意为他改了名字。他的原名叫张学景,但当时电影界都习惯用两个字的名字,谢添查了一下字典,发现一个“犇”字,就对他说:“你演‘小牛子’是一只牛,再加三只牛,就叫牛犇吧!”从那时起,他就改名“牛犇”了;也从那时起,他正式走上以电影为职业的人生之路。

电影《红色娘子军》中的牛犇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牛犇从香港回到北京,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随后,又去了上海,就一直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

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期间,他相继参演《海魂》《沙漠追匪记》《红色娘子军》《天云山传奇》《牧马人》《泉水叮咚》等影片……而在漫长的演艺生涯中,他在电影银幕和电视屏幕上,已经塑造了200多个人物形象。其中,不论是配角、还是主角,他都倾尽全部心血,力求做得最好,形成独特的表演风格。

电影《牧马人》中的牛犇

2017年,牛犇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终生成就奖。

2018年6月6日,年已86岁高龄的牛犇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终生的夙愿。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致信,称赞牛犇“把入党当成神圣的事情,60年矢志不渝追求进步,决心一辈子跟党走,这份执着的坚守令人感动。”

牛犇一生历尽曲折,历尽艰辛,也历尽奔波不断地忙碌……然而,他却能够保持身体健康,成为一个“长寿老人。”

牛犇剧照海报

究其根由,牛犇曾是这样解释的:“要长寿就找事做。”

他的一生是这样度过的——从青少年到中年,再到老年,他长时间在外边拍戏,很好在家里呆着,这不正是一如既往地“找事做”吗?

电影《高中锋和矮教练》海报

拍戏的过程总是既紧张又辛劳:有时候要起早贪黑,有时候要四处奔波,有时不能定时就餐,有时不能按时休憩,有时更要面对种种艰苦环境……这对于牛犇来说,已成为“寻常事”。

然而,牛犇在拍戏过程中,不论演配角,还是演主角,总是以一种蛮认真的态度去做。他常说:“主角、配角仅仅是分工不同罢了。哪一部电影少得了主角?少得了配角?一个角色台词多么少,上镜率多么低,在银幕上多么不抢眼,身为演员都要一丝不苟,以认真负责的精神把形象塑造好。”因而,他演出的每一个角色,都仿佛是自己的一部分,以他对角色的投入和理解,使表演充满了动人心弦的感染力。

牛犇与同事在一起

间或,倘若牛犇不去拍戏,即便在家里呆着,也要主动地给自己“找事做”——他不仅经常去散步,而且养花、养鱼、养乌龟,看一看盛开的花,瞧一瞧游动的鱼、静卧的龟,也给自己带来一阵阵愉快。

这样的工作和生活,让他的身体得到活动,也让他的精神得到充实,才得以保持身心健康。

此外,他还注重饮食有度,以清淡为主,从不暴饮暴食;他还注重保持心态平和,遇事不大喜也不大悲,总是随遇而安,乐做一个“乐天派”。

牛犇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对他的身心健康也非常有益的。

牛犇在老伴去世后,住进上海的一家养老院,与一帮老伙计安度晚年。如今,他已成为年过9旬高龄的、名副其实的“老寿星”!

作者:贾长华

编辑:李鹏

统筹:李丽君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