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重阳·粥暖心房——郑州管城孝慈炳良爱心粥活动纪实

清风廉政 原创

2025-10-27 11:07

乙巳年九月初六,重阳佳节如期而至,郑州管城大地被一场以“孝慈”为内核的爱心活动温柔笼罩。公益践行者孙炳良发起的“孝慈炳良爱心粥”活动在此温情启幕,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粥品,化作连接敬老美德与社会温情的纽带,为微凉秋日注入融融暖意。    

初心如磐:十年善举诠释“孝慈”真谛

十余年来,孙炳良始终坚守“以善为念、以老为尊”的初心,从最初独自为社区老人送粥的微光之举,逐渐成长为规模化公益行动的牵头者。截至目前,他已累计带动数百名志愿者参与其中,让爱心粥的暖意惠及上千位老年人。在他看来,“孝慈”不仅是物质上的温饱关怀,更蕴含着精神上的尊重与陪伴。活动现场,他忙碌的身影穿梭在人群中,时而为老人稳稳递上热粥,时而俯身倾听长辈们的心声诉求,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细腻融入每个服务细节。

此次活动得到了管城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及社区的鼎力支持,以“敬老爱幼、传递温情”为核心宗旨,成功汇聚起志愿者、爱心企业、孙氏家族等多方力量,让一场普通的公益行动,升华为兼具温度与深度的社会文明实践。

温情现场:暖意与秩序共绘重阳图景

活动现场,身着统一红衣的志愿者们,成为最亮眼的温暖风景线。他们主动上前搀扶年迈老人入座、耐心引导就餐流程,用真诚的笑容与温和的话语,悄然拉近与长辈们的距离;应急队员与专业急救团队严阵以待,以扎实的专业能力筑牢安全防线;舞台之上,围绕道德规范、家风传承的文艺节目轮番上演,歌舞翩跹、朗诵铿锵,将“尊老、敬老、爱老”的理念具象化呈现,让传统美德随欢声笑语浸润人心。

爱心传递环节更显真挚暖意。河南省孙氏文化研究会代表孙建生,将自己在黄河岸边亲手培育的1000多斤“黄公梨”带到现场,清甜多汁的果实里,盛满了对长辈的美好祝福;爱心企业捐赠的生活用品、保暖物资,与热粥一同精心分装,陆续送到社区老人与环卫工人手中,让关怀覆盖更多需要温暖的群体。多位书法家现场挥毫泼墨,“福寿康宁”“阖家幸福”等吉祥话语跃然纸上,笔墨香与粥香、梨香在空气中交织弥漫,让温暖直抵人心。针对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志愿者们还专门开展上门送粥服务,确保爱心关怀无死角、不缺位。

家风传承:孙氏家族的“孝善”接力

孙氏家族的深度参与,成为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从前期筹备到现场执行,孙建生等家族成员全程躬身投入,物资搬运、人员引导、现场协调等工作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家族的责任与担当。活动尾声,孙建生与爱心企业代表一同登上领奖台,接过沉甸甸的爱心证书。这份荣誉,既是对他们善举的肯定与褒奖,更是对社会正能量的倡导与弘扬。

活动结束后,孙氏家族成员前往河南家谱馆,参与中华第十届家谱展评大会。其中,郑州孙氏族谱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鲜明的“孝善”内核荣获特等奖,家族赞助的“黄公梨”也赢得现场广泛好评。以家族传承呼应公益主题,让家风文明与敬老美德深度融合,绽放出独特的精神光芒。孙炳良在分享中动情说道:“公益从来不是一个人的独行,而是一群人的接力。希望有更多人加入我们,让‘孝慈炳良’成为传递温暖、播种善意的知名品牌。”

此次“孝慈炳良爱心粥”活动,以粥为媒、以爱为桥,生动勾勒出社会和谐温暖的美好图景。孙炳良的初心坚守、志愿者的无私奉献、企业的社会责任、家族的担当传承,再加上政府与社区的鼎力支持,共同谱写了一曲敬老爱幼的文明赞歌。一碗热粥虽小,却盛满了对老年人的尊崇、对劳动者的关怀;一次活动虽短,却让传统美德如“小米芳香”般沁润人心,为新时代社会文明建设写下了生动注脚。

重阳佳节虽已落幕,但这份温情与善意却在持续传递。当“孝慈炳良”的旗帜在秋风中猎猎飘扬,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份以善为名的爱心接力,终将汇聚成照亮社会的温暖光芒,让敬老美德在新时代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孙建生 孙建新供稿)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