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沐川草龙,关于“龙”,你知道多少?


前不久,看到了沐川草龙,很精致,非遗传承人也在探索草编技艺在当代的运用。稻草编制成的器物天然环保是没有问题的,应该会受到极简主义者喜欢。



我跟沐川有缘分,彼地山水有情,草木含烟,我很喜欢。人间很多事,正如金庸所说,一开始好心好意的,后来的事,谁也想不到。借着这个缘起,聊聊龙吧。

黄帝乘龙登天,龙是交通工具,可见龙的地位是低于黄帝的。到了后来,九鼎不存,人间皇帝自称真龙天子,实际上地位是降低了。但就福报而言,人间帝王甚至不如北洲之人,这是没有争议的。

什么是【龙】 ?天龙八部中的“龙”对应的梵语是“那伽”,外形是长长的身体,没有脚,属于蛇类中的首领。它是佛教“八部众”之一,拥有神奇的力量,能变化身形、呼风唤雨。 慈云大师所著《天竺别集》上册中写道:“天龙本质上只是一种有鳞甲的虫类,但只要得到一滴水珠,就能将其散布到天地四方,化作巨大的洪流。 “龙”的能力还被归入佛教“五不思议”之中。
龙王的宫殿,坐落在大海的海底,是靠龙王的神力变化创造出来的。 在《海龙王经·请佛品》里记载,海龙王曾前往灵鹫山。他听闻佛陀宣讲佛法后,心生信仰与欢喜,便想邀请佛陀到大海的龙宫去,以饮食、衣物等供养佛陀。
佛陀答应了他的请求。 随后,龙王返回大海,运用神力变化出一座宏伟的大殿。这座大殿用无数珠宝装饰,以各种宝物营造庄严的氛围。同时,龙王还从海边一直到海底,修建了三道用珠宝打造的阶梯。龙的寿命很长,福报很大,但龙依然属于旁生道,这是需要注意的。

龙蛇这类众生,是因为造下了什么业,才通过身体接触获取滋养为生呢?这类众生在前世时,原本心里已经答应要布施,也在心里盘算过布施的事。但后来心生懊悔,最终没有把东西施舍出去。 他们因为这种“许诺布施却反悔”的不善业,堕入了旁生道。又因为前世曾有过“想要布施”的思虑之心,所以在旁生道中,就得到了“以接触为食”的果报。
观察各类旁生道众生,发现它们往往被一种核心业力束缚,由此在无数次生死中流转,始终被困在旁生道里,承受各种各样、无穷无尽的痛苦。 这种束缚旁生的单一业力,会衍生出无数因缘,让贪欲相关的业力持续不断。
以生在大海中的众生为例:
-有些众生生于水深十由旬(一由旬约11-15公里)的地方,投生为摩竭大鱼、螺、蚌、蛤蜊、提弥鱼、鲵罗鱼、那迦错鱼等。它们彼此相互畏惧,时刻心怀恐怖,还频繁行淫欲之事。 - 因愚痴的缘故,它们常做违背正法的邪行,分不清该做与不该做的事。在大海中,它们受水的困扰,常常忍受饥渴,互相残杀伤害,始终处在惶恐畏惧之中。
若众生前世多造嗔恨、愚痴之业,会投生在水深万由旬的大海里,成为有毒的龙。它们彼此间充满嗔恨,内心混乱,常吐出毒气伤害对方,一直造作恶业。 龙所居住的城池名叫“戏乐城”,这座城纵横各三千由旬,里面住满了龙王。

龙王分为两类:
1. 法行龙王:遵循正法而行,负责守护世界。
2. 非法行龙王:违背正法而行,会破坏世间。
在戏乐城中,法行龙王居住的区域,不会降下灼热的沙子;而非法行龙王居住的区域,却常常降下热沙。这种热沙一旦落在头顶,会像烈火一样灼热,烧毁龙王的宫殿以及它们的眷属。这些被烧毁的宫殿和眷属,毁灭后又会重新生成,陷入循环的痛苦中。
一、龙王受热沙焚烧之报的业因
观察龙世界中,龙王承受热沙灼烧的痛苦,探究它们因何业力招致这种果报。 凭借闻慧得知,这类众生在前世做人时,本是愚痴之人,还怀着嗔恨心焚烧僧人的住房、村落与城镇。
这些作恶之人死后,先堕入地狱,承受无尽痛苦;从地狱出来后,转生为龙。正因为前世用火焚烧他人村落与僧房的恶业,转生为旁生道的龙后,才会遭受热沙灼烧的报应。

二、部分龙王不受热沙之害的缘由
有些龙王为何能生在戏乐城,且不被热沙灼烧。 凭借闻慧得知,这类众生在前世时,曾信奉外道、遵守世间的邪见戒律,虽然也做布施,却并非清净布施——就像之前所说的“七种不净布施”那样。 他们还曾怀着嗔恨心,发愿转生为龙。死后,他们堕入戏乐城,转生为龙王。但转生之后,他们的嗔恨心逐渐减弱,开始忆念前世做过的福德之事,进而遵循正法行事。正因如此,这类龙王不会遭受热沙灼烧之苦。

三、法行龙王的居所与善业
法行龙王为何能生在戏乐城,以及戏乐城究竟是何种景象。 凭借闻慧看到,法行龙王居住的城池,城墙由七种宝物建成,散发着七宝的光彩。城中池塘里,长满了优波罗花(一种莲花)等各类鲜花;龙王还能常享“美味的饮食,感受快乐。 它们会用香花制成的花环、珠宝璎珞,以及末香、涂香装饰身体,只要凭借神通与心念,就能随意获得所需之物。不过,它们的头顶仍有龙或蛇的头颅,保留着龙的形态。
戏乐城中的法行龙王有很多,知名的包括:七头龙王、象面龙王、婆修吉龙王、得叉迦龙王、跋陀罗龙王(意为“贤龙”)、卢醯多龙王(意为“赤龙”)、钵摩梯龙王、云鬘龙王、阿跋多龙王、一切道龙王、钵婆呵龙王(意为“忍龙”)等。 这些龙王都有福德,遵循正法行事。它们心怀善意,会按时降下甘雨,让世间五谷成熟,百姓生活富足安乐,从不降下冰雹等灾害。它们信仰佛、法、僧三宝,护持佛陀的舍利,因此不会受热沙之苦,能享受龙中最优的安乐。

四、法行龙王护佑四天下的规律
法行龙王会为四大部洲降下甘雨,而它们的护佑力度,与人间是否行正法直接相关: - 若人间百姓遵循正法,孝顺父母,供养有德的修行人,修行善法,法行龙王的力量就会增强。凭借正法的力量,龙王会降下细密的甘雨,让五谷成熟、色香味俱全,世间没有灾害,果实繁茂、花朵艳丽,日月光芒明亮洁净,龙王也不会释放毒风。
阎浮提人常有四种死因:一是饥荒,二是战乱,三是毒风,四是恶雨。但只要世间众生遵循正法、修积福德,法行龙王的力量就会增强,不会降下恶云、恶雨,也不会出现毒风。此时,水源清澈适宜,稻谷丰收,果实肥美、色香味俱佳,人吃了不会生病,远离饥饿烦恼,身体强健、四大调和,进而更愿意修行善业;而善业又会反过来助益果报,让庄稼持续丰收。这便是法行龙王依次护佑顺应正法、修行善业众生的过程。
西牛贺洲的众生内心柔弱,当地最主要的灾祸,是因水源浑浊,人饮用后会短命。 法行龙王为护佑他们,从不降下浑浊的雨水。当地百姓因能饮用清澈的水,得以远离病痛烦恼,这一切都源于法行龙王的神力。
东胜神洲的人内心较为柔弱,一旦听到雷声、看到电光,就会因此生病受苦。 法行龙王为护佑众生,从不制造雷声,也不释放电光,让当地百姓免受病痛之苦。这一切,都源于法行龙王的神力护持。
北俱芦洲人若看到乌云密布、冷风吹拂,导致香花无法开放,甚至看到花朵闭合,就会心生忧愁烦恼。 乌云升起时,当地的僧迦赊山会出现粗劣难听的鸟鸣,原本悦耳的各种乐声也会变得不再美妙——这些衰恼,都来自恶龙的干扰。 而法行龙王从不会让乌云、冷风侵扰四大部洲,始终以符合道义的方式给众生带来安乐,利益世间。

居住在大海戏乐城内的恶龙都不循法行,它们的名字分别是:
- 波罗摩梯龙王(意为“恼乱”)
- 毗谌林婆龙王(意为“奋迅”)
- 迦罗龙王(意为“黑色”)
- 睺楼睺楼龙王(意为“多声”)。
当世间众生行不善之事,不孝顺父母,不恭敬有德的修行人时,恶龙的势力就会随之增强。 它们会在阎浮提洲(我们所居的洲)化作巨大的恶形,怀着恶意降下有害的云雨。雨水所及之处,会生出有毒的树木;恶风吹过这些树木,毒气会渗入水中,让水源变得有毒;地里长出来的五谷也会变得劣质,人若吃了这些五谷,就会生病,且因五谷养分不足,还会让人寿命缩短。 这些恶劣的龙王彼此心怀恶意,用灾祸毒气互相伤害,也正因它们的恶行,阎浮提洲的人深受其害,生活备受毁坏。
非法恶龙会在西牛贺洲的空旷山谷、险峻之地降下暴雨,让所有水源都变得浑浊不堪。西牛贺洲人若饮用了这些浑浊的水,就会因此遭遇严重的衰恼。

东胜神洲世间众生不修行善法时,恶龙王的势力就会增长。 这些恶龙会发出如同大山崩塌般的巨响雷声,东胜神洲因内心柔弱,大多会因此生病受苦;有时恶龙还会释放电光,让光芒遍布世界,如同烈火燃烧般刺眼。 云中的恶龙会现出恐怖身形:眼睛像车轮一样大,身体漆黑丑恶如黑山,脖子上长着三个头颅,身上还会冒出类似花朵的怪异东西,有时化作马的模样,有时又变成蛇的身体。东胜神洲人只要看到这些恶形,就会遭遇极大的衰恼。
北俱芦洲原本如同天界(第二天)般安乐,僧迦赊山原本莲花常开不败,香气浓郁飘散,花色美妙艳丽,当地人闻到花香就会心生欢喜。 但当世间众生不孝顺父母、不供养有德修行人时,恶龙王就会凭借自身势力肆意妄为:升起如同黑山般厚重的乌云,乌云阴沉密布,遮蔽太阳的光芒;原本盛开的莲花会随之闭合,不再散发香气,也失去了金色的光泽。
北俱芦洲看到莲花闭合,就会变得忧愁烦恼、内心怯懦;云中还会吹来狂风,扰乱原本悦耳的乐声,让乐声变得难听,不再让人喜爱。

沙弥变龙的故事
从前有位阿罗汉,经常到龙宫去吃饭。每次吃完后,他会把钵交给沙弥,让沙弥清洗。有一次,钵里剩下几粒饭,沙弥闻到饭的香气特别浓郁,便忍不住吃了,只觉得味道无比鲜美。之后,沙弥就想办法要跟着师父去龙宫——他悄悄躲到师父的绳床(僧人坐卧的简易床具)下面,双手紧紧抓住床脚。等到师父要去龙宫时,便连人带床一起被带入了龙宫。 龙王见到沙弥,问道:“这个人还没得道,您为什么把他带来?”阿罗汉回答:“我没察觉他藏在下面。”
沙弥在龙宫里不仅吃到了美味的饮食,还见到了龙女——龙女容貌端庄,身上的香气美妙得无法形容。沙弥心中顿时生出强烈的贪恋,甚至产生了恶愿:“我要多做‘福德’,将来夺取这片龙宫,占据这里的宫殿。”龙王因此对阿罗汉说:“以后不要再带这个沙弥来了。” 沙弥回到寺院后,一心只想着通过布施、持戒来追求自己的恶愿,满心盼着早日变成龙。没过多久,他脚边开始有水渗出来,他便知道自己的“愿力”快要实现了。于是他径直走到师父当初进入龙宫的那口大池边,用袈裟蒙住头,纵身跳入池中,随即死去——死后他真的变成了一条大龙。
因为他之前修的“福德”(虽动机不善,却有行为积累),刚变龙就杀死了原来的龙王,整池水都被染成了红色。 在他变成龙之前,寺院里的众僧和他的师父都曾呵斥劝阻过他,但沙弥却说:“我的心意已经定了,该有的‘龙相’征兆也已经出现了。”他还带着众僧到池边,想让大家见证自己的“成果”。这就是因贪著香气而引发的过患。

还有另一个例子:有位比丘在树林中的莲花池边散步经行,闻到莲花的香气后,鼻子接触到香气,心里便生出了贪著。守护莲花池的池神对他说:“你为什么舍弃树林里能静坐禅修的好地方,反而来偷闻我的花香?就因为你贪著这香气,那些原本潜伏的烦恼结使,全都被唤醒了。”
没过多久,又有一个人来到池边,摘了很多莲花,还挖掘莲花的根茎,把池边弄得一片狼藉后才离开。可池神却沉默着,一句话也没说。比丘不解地问:“那个人破坏你的莲花,你却一句话都不说;我只是在池岸边走路,你就呵斥我,说我‘偷香’,这是为什么?”
池神回答:“世间的恶人,常年处在罪恶与污垢的‘粪堆’里,整个人都被不净之物淹没,我根本不屑于和他们说话。而你是修禅行的好人,本有清净的善根,却因为贪著这一点香气,破坏了自己的修行好事,所以我才要呵斥你。这就像一块洁白的细棉布,本来干净鲜亮,一旦沾上黑点,所有人都能看见;而那些恶人,就像穿黑衣服的人,用墨汁在黑衣服上点染,别人根本看不出来,又有谁会去指责他们呢?”
海龙王从天地初开的时代就居住在大海里。自从拘楼秦如来(过去七佛之一)出世以来,大海中龙的妻子、眷属数量还很少;如今海龙的妻子、眷属却繁衍得极为繁多,要是想计算数量,根本无法穷尽。他问世尊,这是什么原因?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变故?”
佛陀告诉海龙王:“这类龙寿命结束后,大多转生为龙。他们曾在佛法中出家,却没能完全遵守戒律——表面上看似持戒有成,实际却违背戒律、造下犯戒行为。但他们对因果、善恶有基本正确的认知,所以不会堕入地狱。”

佛陀继续对龙王说:“在拘楼秦佛的时代,有九十八亿居家修行或出家的人,因违背戒律,死后都转生为龙;
在可那含牟尼佛(过去七佛之一)的时代,有八十亿居家修行或出家的人,因毁坏戒律、放纵心念,死后也转生为龙;
在迦叶佛(过去七佛之一,佛陀的前世导师)的时代,有六十四亿居家修行或出家的人,因犯戒,死后同样转生为龙;
在我(释迦牟尼佛)的时代,有九百九十亿居家修行或出家的人,因执着于各种无谓的争执、修习不当的行为,还诽谤佛经与戒律,死后也都转生为龙。如今大海中龙众繁多,正是这个原因。”
佛陀又补充道:“我涅槃之后,会有很多品行恶劣的比丘、在家学佛的男性居士,因违背戒律,将来要么转生为龙,要么堕入地狱。” 海龙王接着问佛陀:“如今那些舍弃家庭出家修行,却因犯戒转生为龙的人,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佛陀回答:“这些舍弃家庭修行的人,如今虽因犯戒堕入龙中,但他们曾以修行的‘方便’努力过,只是未能达到清净境界;此外,他们中有人曾以至诚之心信仰佛法,凭借这颗至诚之心,在龙中寿命结束后,会转生到天上或人间。
他们将能见到贤劫(我们所处的时代,未来会有千佛出世)中相继出世的诸佛,每一位佛都能见到。即使他们此时未能解脱,也都会在‘拔陀劫’(未来的一个劫数)中得以涅槃,除非是发心修学大乘佛法的人(会有更殊胜的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