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闪闪照童年—惠济区实验幼儿园东风红色故事活动

校园视点 原创

2025-10-26 09:51

这场红色故事会,是孩子爱国的第一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明确提出,幼儿阶段是培育归属感与爱国情感的关键时期,核心在于引导幼儿感知国家文化、体悟民族精神,在实践中逐步建立规则意识、合作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幼儿园开展的“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系列活动,正是紧扣这一理念,将红色教育转化为幼儿能感知、可参与、易理解的日常课程,为孩子们的爱国启蒙绘就温暖底色。

 十月的风里裹着桂花的甜香,也捎来红色文化的启蒙序曲。幼儿园多功能厅里座无虚席,“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总决赛在此温暖启幕。从班级选拔赛中脱颖而出的中大班小选手们,用稚嫩的表达与真挚的情感,将红色教育课程搬进活动现场,让爱国的种子在故事里生根发芽。

课程前置:筹备里的“红色实践课”

这场故事会并非一次独立活动,而是幼儿园“红色文化启蒙”系列课程的延伸,筹备过程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实践课。我们依据《指南》中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为各年级设计了专属“课程任务”,让孩子们在动手参与中感知红色精神。

在大班的“创意手工课”上,我们没有直接规定评委牌的样式,而是先通过绘本《闪闪的红星》帮孩子们理解“红星”的意义。当孩子们主动提出“要画五角星,还要加红飘带,因为飘带像国旗的颜色”时,我们真切感受到,孩子们对“国家象征”的认知虽显稚嫩,却已自然萌发对国家的朴素情感,这正是《指南》中“引导大班幼儿感知国家标志意义”目标的生动体现。(大三班邓占宁老师)

中班设计评委公约时,有孩子最初提出“要大声指出谁讲得不好”,这让我们意识到,规则教育需要贴合幼儿的认知规律。于是顺着《指南》中“引导中班幼儿理解基本社会行为规则”的思路,我们组织孩子们讨论“怎样做才是尊重别人”,最终共同定下“小声议论、用笔记录”的公约。比起直接告知规则,孩子们自己认可的约定,更能内化为自觉行为。(中四班郭玉聪老师)

 小班孩子参与整理序号牌时,常会放错位置,我们没有急于纠正,而是引导他们观察“序号的顺序”,在纠错中培养细致的态度。对小班孩子来说,“参与”本身就是课程目标,过程中收获的成长,恰是《指南》所倡导的“在简单劳动中培养基本能力”的要义。(小三班远笑莹老师)

家长们也以“课程合伙人”的身份加入,和孩子一起查阅红色故事背景、制作道具,将家庭共育融入红色课程体系,这与《指南》中“幼儿园与家庭密切合作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理念高度契合。

现场展示:故事里的“语言与德育融合活动”

随着主持人王罗漫老师和两位小主持人的开场,“红色故事讲述活动”正式拉开帷幕。这不仅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展示,更是德育与美育的深度融合。

小选手们将课程中学到的表达技巧、情感传递方法融入故事讲述:

孩子们穿着自制的“八路军”服饰,用脆亮的嗓音讲述《小兵张嘎》,讲到关键情节时扬起小拳头,把嘎子的勇敢机灵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是“肢体语言表达”活动的实践成果。

缅怀先烈 ·致敬英雄

中班的孩子带来故事《王二小》,配合着背景音乐的节奏,用轻重起伏的语气传递情感,结尾时萌萌哽咽着说“我们要记住英雄”,让在场者动容——这是“情感共鸣与表达”课程的生动呈现。

中场休息时,孩子们围着红色动画片段讨论“英雄是什么”,有孩子说“英雄就是不怕困难”,有孩子说“英雄会保护大家”。这些朴素的回答,正是我们希望红色教育传递的核心——不是记住故事细节,而是理解“勇敢、责任”的含义。

颁奖总结:在反馈中思考

“如何让教育持续延伸”

到了给小朋友们送 “红色小奖励” 的环节啦!常凤丽老师轻轻接过奖状,一张一张送到小朋友手里。看着奖状上 “红色小传人” 的字,小朋友们都露出了开心的笑脸,这是对大家认真听、认真讲红色故事的最好鼓励。

拿到一等奖的朵朵说:“以后我要学更多红色故事,讲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听。”这种主动分享的意愿,正是课程想要达成的“延续性效果”。

王书记在总结时提到“红色故事是最好的教材”,这也是我们团队的共识。从最初设计课程时的“怕红色教育太严肃,孩子不感兴趣”,到看到孩子们主动讨论英雄、认真准备故事,我们逐渐明白:幼儿的红色教育,关键在于“贴近幼儿视角”——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能参与的方式、能共情的情节,让红色基因不是“灌输”进去,而是“生长”出来。

课程延伸:让红色教育成为“日常的温度”

活动落幕,但我们对红色教育的思考和实践仍在继续。后续我们计划开展“红色手账制作”课程,让孩子们用图画记录自己喜欢的英雄故事;设计“英雄人物小调查”,鼓励孩子和家长一起发现身边的“平凡英雄”——比如保安叔叔、医生阿姨,让孩子们明白“英雄不只是历史人物,更是身边有担当的人”。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深知红色教育不是“完成一次活动”,而是“陪伴孩子种下一颗种子”。这场故事会里,孩子们在实践中理解责任,在故事中认识英雄,在分享中传递力量;而我们在观察与思考中,也更清晰地找到了“让红色教育贴近幼儿心灵”的方向——始终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引,让教育带着温度与思考,让爱国的初心在孩子心中悄悄扎根,长成未来的担当与力量。

责编:张伟

文|远笑莹

图|刘    珂

编辑|张涵

复审|远笑莹

终审|王中华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