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宇再说晋格

收藏推荐 转载

2025-10-25 15:24

前面讲不入晋格,终成俗品。现在讲不入晋格,也容易成为野品。书法讲究法度,讲究规矩,讲究传统。晋格是一种传统,是高规格的传统。如果我们不入晋格,不讲传统,不讲继承,不从传统中汲取营养,以我为中心,我是书家,我是大家,自己怎么写怎么是,那么写出来的东西就是野品。

书法称为“法”,不称写字,不称书写,是它有一定法度,有一定规矩。孔子说,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句话从书法创作来讲是应该认同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矩,那就是野品。书法最高境界,就是孔子的这句话。

我一直认为,魏晋时代是我们现代诗文、书法艺术的源头。艺术当然要发展,但它要有个源。追本溯源,源头说清楚,你就可以达到取法乎上。

“取法乎上”是什么意思呢?首先就是找到源头,找到创作的最高的参照对象,即找到最高境界的人--艺术家,和最高境界的作品,然后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作为自己临习的榜样。通常书法学习,大家光谈取法作品,或取法哪个人,这只是对了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还要取法到源头上,取法到最清澈的源头上,那书法学习就不是学在下流,而是立意高远,置身上流了。

所以,我觉得书法艺术应该追本溯源。书法探源我主张追溯到魏晋时代,从那个时代汲取营养,就能做到取法乎上。

过去在河北书协开会时,我对朋友们讲:为什么要取法乎上?比方咱们的太行山,八百米高,在我们心目中已经是高山仰止、很高了,如果你学习太行山得乎其中,只能得一半,充其量只四百多米高。你要是学习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是八千八百多米高,你学了一半,得乎其中,也有四千多米高,远比太行山要高得多。所以书法学习选择哪个时代的作品,选择哪个书家的代表作,是不是最高品质的作品,这很重要。选择对了,就可以目光远大,达到高的境界,就可以比别人多一些成功的机会。

所以学习书法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学什么时代,学什么人,学什么作品。这很关键。拿清代书法家张裕钊来说,张裕钊在书法史上充其量是座太行山,学张裕钊的字,学一半只能有四百多米高。要是学王羲之,学“一王”的高品质书法,学一半你也是四千多米。如果你学了半天,选的对象不好,选的老师不好,那么你的结果就相差甚远了。

所以,取法乎上,首先要溯源。

要做到取法乎上,一定要站得高,看得远。有学生拜我为师,我说拜我为师可以,但不要学我,因为我充其量只是一座小山包、小土丘,你学我半天也出不来,要学就学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是谁呀?还能是谁呀?要记住魏晋时代,要学习“二王”的东西,要学习魏碑,要学习历史大家,把他们的东西吸收过来,你就高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要比我高。所以我做教师决不叫学生学我。我说作为教师让学生学习自己,这样的人第一有私心,第二不懂得为师之道,是想弄个小圈子。高明的教师是什么呢?是给学生指出一条前进的道路,而不是让学生只是简单地模仿自己,重复自己。现在有些教师动不动要学生学习自己,动不动说自己的字好,这教师的心态就有点偏差:一是造声势,这是私心;然后是这教师没有眼界,是为自己,说到底就是误人子弟。现在有些人功利心太重,拉帮结伙,所谓形成什么流派。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艺术的一种亵渎,是对艺术的一种束缚,也是对人才、对创作的束缚。为师者当忌。

艺术家·旭宇

旭宇, 号白阳,著名诗人、当代文人书法大家、收藏家、学者、一级作家、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届副主席、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河北省文联名誉主席等职务。其大半生从事编辑、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工作。 2024年10月,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书法)。

旭宇继承了中国文人的优秀传统,将书法与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书法艺术弥漫着特有的文化气息。所作将碑帖融于笔端,古意直追前贤,天机流露,洒脱清丽,诗人风骨,书卷之气,溢于行间。沟通南帖北碑,融汇方圆,形成宽疏纵逸一代新书风。并在书学理论上有诸多前瞻性的创见。

诗坛泰斗臧克家这样称道著名诗人书法家旭宇:“融诗为书,化书为诗。其诗,清新自然,独树一帜;其书,刚健流丽,自成一家。”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