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柚”惑难挡!建德这场社区盛会,为何让银发族直呼“比家还暖”?

中视航拍 原创

2025-10-24 21:15


沧滩社区首届“柚”好事节解锁敬老新范式,多方协同绘就幸福邻里图景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10月24日,建德市新安江街道沧滩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桂香与笑声交织,暖意穿透渐浓的秋凉。“爱在金秋重阳日 睦邻共享话桑麻”暨首届“柚”好事节温情启幕,200份跨城而来的爱心礼包、六大沉浸式互动体验区、一场热泪盈眶的集体生日会,让社区老人提前过了一个“有温度、有滋味、有情谊”的重阳节。

这场由政企社多方联动打造的公益活动,不仅是传统敬老文化的现代表达,更成为基层社区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生动样本。
 
现场特写:蛋糕烛火映泪光,这场集体生日戳中老人心巴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下午3时许,游园活动刚落下帷幕,党群服务中心内突然响起熟悉的生日歌。工作人员推着点缀着奶油与水果的蛋糕缓缓走出,蛋糕上跳动的烛火,瞬间将氛围推向高潮。社区内23位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被请至台前,在邻里与志愿者的注视下,双手合十许下心愿。

“活了85年,第一次和这么多老伙计一起过生日,社区想得比子女还周到。”家住盛德新安里小区的李爷爷,擦着眼角的泪光,紧紧握住志愿者的手。舞台上,经典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轮番上演,72岁的张奶奶跟着旋律轻轻哼唱;台下,“福韵串珠”区的老人们专注地穿制着吉祥挂饰,“健康相伴”展位前,志愿者正为老人测量血压、讲解秋冬养生知识,各个互动区域串联成一幅热气腾腾的“重阳幸福画卷”。
 
幕后追踪:跨城400里送暖,政企社联动织密敬老网
 
这场温暖盛会的背后,是多方力量的同心聚力。杭州东郊到家公益组织提前一周筹备,采购米、油、保暖围巾等实用物资,打包成200份总价值超万元的爱心礼包,组建公益车队驱车400余里,从杭州奔赴建德。

“我们想让敬老不止于口号,要让老人真正拿到实惠、感受到温暖。”杭州东郊到家公益负责人表示。活动现场,建德市心手相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20余名志愿者,全程引导老人参与活动;沧滩社区与盛德新安里商务社区党委工作人员,则提前3天摸排高龄老人名单、布置活动场地,政企社三方无缝衔接,让公益力量精准触达需求。活动致辞环节,社区代表为12名长期扎根一线的为老服务志愿者颁发“睦邻之星”证书,表彰他们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守护社区老人的幸福晚年。
 
深度解读:从“节日慰问”到“日常陪伴”,社区幸福指数如何持续飙升?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沧滩社区的“柚”好事节,打破了传统重阳节“送米送油”的单一慰问模式。品糕赏菊还原传统节俗,让老人感受文化温度;匠心食坊教做重阳糕,唤醒舌尖记忆;趣味游戏区的套圈、投壶游戏,让老人重拾童年乐趣,六大互动区域形成“物质关怀+精神慰藉+文化传承”的三维服务体系 ,精准匹配老年群体的多元需求。

“社区的幸福指数,藏在老人的笑容里,落在日常的细节中。”沧滩社区党委书记表示,此次活动并非一次性公益,而是社区“睦邻计划”的开端 。接下来,社区将联合公益组织、共建单位,每月开展“健康义诊进社区”“邻里茶话会”等活动,把“节日式关怀”转化为“常态化服务”。从跨城公益组织的主动奔赴,到本地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再到社区治理的精细服务,多方协同的模式,正让“尊老、敬老、爱老”从道德倡导,变成可触摸、可感知的生活日常。

当最后一份爱心礼包送到老人手中,当戏曲的余音伴着暮色渐渐消散,沧滩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暖意仍在延续。这场“柚”好事节,不仅为老人送上了重阳祝福,更探索出基层社区联动社会力量、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新路径。正如古语所言“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当邻里温情成为社区底色,当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敬老事业,更多像沧滩社区这样的幸福图景,终将在各地不断涌现。
作者:王江平 包小倩
摄影:张红梅 郎有成
主编:李  望
供稿华夏之音(北京)国际传媒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