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余幅名家作品亮相中国写实水彩惠安展 刘兴和花卉系列成焦点

新视点 原创

2025-10-23 22:27

■ 展览开幕式盛况

10月20日,中国写实水彩第三回展在福建省惠安县小岞美术馆盛装启幕。这场集结全国120 余位水彩画名家、展出300多幅精品力作的艺术盛会,以“惠风和畅”为主题,在秋日的展厅中搭建起写实美学交流平台,引发艺术界与观展者对写实水彩创作的深度探讨。其中,二级美术师刘兴和创作的《梦幻杜鹃花》等10幅水彩花卉作品,凭借对光影的极致捕捉与人文温度的细腻传递,成为开展当日观展者驻足品鉴的核心焦点。

■刘兴和在展览现场

名家云集,“惠风和畅”绘写实之美

本次展览聚焦写实水彩领域,汇聚了来自全国各省市的120余位知名水彩艺术家,300多幅作品涵盖风景、人物、静物等多元题材,均以写实手法展现水彩艺术的质感与张力。展览主题 “惠风和畅” 既呼应惠安当地秋日和煦的气候特点,也暗喻写实水彩艺术“兼容并蓄、温润入心”的美学特质——展厅内,不同风格的写实作品错落陈列,既有对自然景致的细腻描摹,也有对生活场景的生动还原,为观展者打造出一场沉浸式的视觉盛宴。

值得关注的是,展览入口处一面墙体被专门用于展示刘兴和的10幅水彩花卉作品,包括代表作《梦幻杜鹃花》。这一陈列设计不仅让观众刚步入展厅便能聚焦其创作,更便于系统理解艺术家的创作理念与风格脉络。不少观展者在此驻足良久,细致观察作品中花瓣的纹理、光影的变化,不时交流对作品细节的感受。

■刘兴和的10幅水彩花卉作品

毫米级笔触刻画,多层水色显人文温度

刘兴和的《梦幻杜鹃花》等花卉作品,以“极致写实”为鲜明特色。画面中,花瓣的浓淡层次与晨光斜射形成的明暗交界线,被精确到毫米级的笔触清晰分割;画家通过多层透明水色的叠加晕染,让绽放的花朵与含苞的花骨朵呈现出微妙的色阶过渡——从浅粉到淡紫的渐变、从亮白到浅黄的光影衔接,既保留了水彩艺术的通透质感,又通过细节刻画赋予花卉“可触摸”的真实感,让观者仿佛能在虚实之间触碰到花瓣的柔润。

“这种近乎偏执的细节追求,不是对自然的简单复刻,而是对花卉‘生命力’的提炼。”一位资深艺术评论家在观展时评价,刘兴和的作品既展现了写实技法的高超,更通过光影与色彩的融合,传递出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与人文关怀,“比如《梦幻杜鹃花》中,晨光下花瓣的细微颤动感,其实是画家对‘生命灵动’的理解与表达。”

■观众仔细欣赏刘兴和的作品

写实是“理解后的再现”,枷锁在观察力而非技法

“写实不是复刻,而是用画家的理解和总结去再现对象。”刘兴和在展览开幕式后的采访中,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理念。为打造这批花卉作品,他特意将新鲜花卉摆放在阳光照射的不同角度,每天观察记录光影变化,“从清晨的柔和光线到正午的强烈直射,花卉的造型、色彩会呈现完全不同的状态,只有真正理解这些‘美’的本质,才能在画面上再现它们。”

对于“写实手法是否会限制艺术表达”的疑问,这位中年水彩画家笑着回应:“真正的枷锁从来不在技法,而在艺术家的观察力与思考力。写实只是一种语言,关键在于你用这种语言想表达什么 —— 是自然的细节,还是背后的生命感、人文情。”他坦言,自己对绘画的执着与真诚,以及对“光色之美”的持续探索,是作品能在国内水彩界立足的核心。

■观众在刘兴和的作品前留影

展览持续至10月30日,同步开展写生交流

据悉,中国写实水彩第三回展将持续至10月30日,其间除静态作品展示外,还将举办水彩写生交流活动,邀请参展艺术家与当地美术爱好者、学生现场互动,分享写实水彩的创作技巧与经验。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展览与交流,推动写实水彩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让更多人感受写实美学的魅力。

■刘兴和与观众合影

【艺术家简介】

■刘兴和的作品《梦幻杜鹃花》

刘兴和,二级美术师(副高职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同时担任云南省文史研究馆书画特约研究员、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水彩画系特聘教师、中国写实水彩平台导师,长期深耕写实水彩领域,作品以细腻的光影捕捉与深厚的人文内涵著称。(陈浩光)

来源:国际日报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