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业绩翻倍,但股价为啥再次暴跌近10%?

新识研究所 转载

2025-10-23 20:07

近日,泡泡玛特公布第三季度业绩,收入大幅增长且超出市场预期,多家机构纷纷上调其盈利预测。这一强劲表现本应提振投资者信心,但市场反应却出人意料。今日港股新消费板块整体低迷,泡泡玛特亦难逃下跌命运,股价跌幅一度扩大至10%,创下自4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值得注意的是,泡泡玛特自9月以来股价持续回调,其累计跌幅接近30%。

泡泡玛特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极为亮眼。根据公司10月21日发布的公告,整体收益同比增长达245%–250%;其中,中国线上渠道收入增长300%–305%,海外市场更是全面爆发——美洲、欧洲及亚太三大区域均录得三位数以上的同比增幅,美洲市场增速更是超过12倍。

这一高增长态势在上半年已初现端倪:1–6月公司实现营收138.76亿元,同比增长204.4%;净利润达46.82亿元,同比飙升385.6%,已远超2024年全年水平。产品端同样热度不减:“WHY SO SERIOUS”万圣节系列中的隐藏款“月影假面”原价159元,在得物平台最高成交价一度冲至2289元;“星星人·美味时刻系列”的“小熊饼干”隐藏款则从59元被炒至929元,溢价接近15倍。

然而,资本市场对此却反应冷淡。10月21日,泡泡玛特单日成交额高达98.28亿港元,股价却大幅下挫,市值单日蒸发逾300亿港元。这一走势并非个例——自8月触及339.8港元的历史高点以来,泡泡玛特与蜜雪集团、老铺黄金等并称的“新消费三姐妹”同步回调,累计跌幅均超过20%。

更值得警惕的是估值问题。截至10月,泡泡玛特滚动市盈率高达45.24倍,显著高于迪士尼(23.84倍)和名创优品(16.43倍)等可比公司。即便剔除短期市场波动,其估值仍处于消费品板块的高位区间。

摩根大通虽于10月16日将目标价上调至320港元,并预测公司全年销售额和净利润将分别增长165%和276%,但也指出当前市场已形成“过度保守的预期”,反映出投资者对其高增长可持续性的深层疑虑。

与此同时,股东减持动作进一步加剧市场不安。2024年10月,创始人王宁通过两家控股公司合计减持2170万股,套现约15.6亿港元;首席运营官司德、海外业务总裁文德一等高管同期合计减持近2400万股,套现约17亿港元。早期投资方蜂巧资本更在今年初完成清仓退出,累计套现超21亿元。

尽管这些减持多属正常退出安排,但在股价处于高位时密集发生,难免引发市场对内部信心的揣测。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