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风采丨(10)五年级(7)班的两位“宝藏”数学老师

在二十三小和谐又充满活力的校园内,有这样一群教师,她们如苔花般默默奉献,不求回报,只为了自己的学生能够像牡丹般华丽绽放。她们是燃灯者,在追求教育真谛的道路上纵情燃烧,为遨游在知识瀚海的学生指明方向;他们是播种者,在追求自我价值的沃野里播撒智慧的火花,只为引燃莘莘学子更加多彩的人生;她们虽默默无闻,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成绩优异,质量突出。今天起,我们将陆续推出“燃灯者”系列报道,和大家一起分享Ta们的育人故事,一起探寻“以爱为底色,静心做教育”的实践路径。
在五年级(7)班的教育故事里,有两份温暖的师爱始终在孩子们心头萦绕——一份来自四年级时默默守护的宋利明老师,一份来自如今用鼓励点亮童心的刘宁老师。他们以不同的教育姿态,诠释着“爱生如子”的初心,让孩子们在数学的天地里,收获了知识之外的感动与成长。
宋利明老师:以守护为底色,绘就责任长卷
宋老师的教育日常,没有轰轰烈烈的情节,却满是“不缺席”的坚守。他以师者的担当,把班级当成了自己的责任田:他的目光总是追随着孩子们,课上,关注每一个孩子,课下,孩子们相互追逐时,他会及时上前叮嘱“慢点儿跑,小心摔着桌角、碰着墙”;同学间闹了小矛盾,大家总爱找这位“熊猫爸爸”评理;没见到下节课的老师,宋老师从不会提前离开,默默传好班级管理的“接力棒”。
自习课上,他常常把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请到办公室,进行一对一的耐心辅导。曾有孩子因计算总出错而自卑,至今记得宋老师握着他的手,一笔一划圈出错题关键的场景——那是师者独有的耐心,更是孩子重拾自信的起点。
更让人动容的是,即便知道四年级暑假后不再带这个班,宋老师仍站好最后一班岗:利用假期时间,通过微信指导留守儿童和学困生学习,让孩子们明白,哪怕是假期,也有老师的陪伴与师爱的温暖。

从纪律规范到卫生细节,从课堂学习到课后关怀,宋老师用“面面俱到”的细致,给了孩子们稳稳的安全感。
刘宁老师:以鼓励为星光,点亮成长心灯
接过数学教鞭的刘宁老师,仅用一个月就成了孩子们口中“会喊宝贝的老师”。她的课堂从没有严厉的批评,只有“宝贝你再试试,这个思路特别棒”的温柔鼓励;遇到孩子不敢举手,她会笑着走近,轻轻拍拍肩膀说“没关系,老师等你”。
这份温暖如同一束光,彻底唤醒了孩子们的内驱力:曾经不爱发言的孩子开始主动分享解题方法,对数学没信心的孩子会追着她请求“老师,给我出几道题吧!”
上周三的作文课上,《我的“漫画”老师》成了孩子们的情感出口,其中一个孩子写道:“刘老师喊我‘宝贝’的时候,我觉得心里暖暖的,好像连最难的数学题都变简单了。她总说我们每个人都有闪光点,我现在终于相信了。”

简单的文字背后,是最纯粹的教育共鸣:老师的爱,孩子都懂,也都深深刻在了心里。
教育的双向奔赴:让种子在时光里成树
教育的美好,从来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老师与孩子之间的双向奔赴。宋利明老师的“守护”、刘宁老师的“鼓励”,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日复一日的真诚,在五年级(7)班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爱与向上的种子。而这份种子,终将在未来的某一天,长成属于他们的参天大树。(本文作者:五七班王菊老师)

图文 | 王 菊
编辑 | 申小盼
来源:南阳市第二十三小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