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辰瑶|【中洲古韵】重阳的茶

潘辰瑶 原创

2025-10-23 10:22

今年的重阳,正好落在了十月的末尾,此刻秋已经很深了。午后的阳光照进来,不再有夏天里的蛮横,倒是像一块温润的、渐渐凉下去的玉,静静地搁在窗棂上、书桌上,最后,落在我那只素白的茶杯里。

杯子里是刚沏的茶,是舅舅前些日子寄来的。说是今秋新炒制的,味道醇厚,这时节喝正合适。揭开盖子一股白气逸出,裹着被炭火焙过沉稳的香气,瞬间便融进了这满屋子的秋光里。茶水澄黄,像流动的琥珀;杯底的茶叶,一片片舒展开来,它们曾经可是春日峭壁上的精灵,而今却在秋深的水里,缓缓沉落。

茶的温润,总让我想起外公的手。儿时在故乡,重阳前后,外公总爱在院子里那棵老槐树下摆开茶具。他的手枯瘦,关节粗大,布满了斑痕,可提壶、注水,却稳得没有一丝晃动。滚水冲泡,茶叶在深紫色的砂壶里翻滚。外公常说,“春水薄,夏水躁,泡这秋茶,非得是这时候的水,不疾不徐,才能逼出它的内蕴。”他斟给我一小杯,我嫌苦,囫囵咽下。他却要呷上一小口,在嘴里含许久,才慢慢咽下,然后说重阳的茶,味道是往下沉的。

当年我不懂什么叫“往下沉”。如今在深秋里,舌尖萦绕着相似的醇厚与回甘,忽然便有些明白了。春茶的鲜嫩,是向上勃发的;秋茶的这股滋味,却是历经了风日、沉淀下来的。它不张扬,只是将一切内敛,化作喉间一抹温存的苦意与久而愈醇的甘甜。像极了人的一生,少年时的激越,都化作了中年后静默的体谅与安然。这杯茶里,有山间的云雾,有秋夜的霜华,更有炒茶人掌心传来的、默默的温度。

远处高楼的轮廓渐渐模糊,像是用淡墨画上去的。古人在重阳这天,该是都登高去了罢。我没有登高,我只是守着这一窗秋光,一杯暖茶。那所谓的“高处”,或许并不在远方的山巅,而就在这杯茶的沉静里,在这份“往下沉”的体味中。

茶渐渐温了,我端起来呷了一口。那醇厚的暖意,从舌尖一路滑入心底,妥帖得像一个无声的拥抱。我忽然很想给天上的外公打个电话,不为别的,只想问一句,今年的秋茶,您也喝了吗?

作者简介:

潘辰瑶,芜湖市作家协会会员,芜湖市诗人协会理事。作品散见于各类报刊杂志及新媒体,另有多篇作品获得省、市征文奖项。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