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民间借贷起纠纷伤情谊 先行调解化矛盾促履行

聚焦视窗 原创

2025-10-23 08:37

在日常生活里,民间借贷本是亲友间互帮互助的经济往来方式,可一旦出现还款问题,便容易引发矛盾,甚至破坏彼此情谊。近日,辉南县人民法院立案庭成功调解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不仅妥善化解了朋友间的债务矛盾,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更以实际行动践行 “我为群众办实事” 的宗旨,让百姓切实感受到司法温度,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与满意度。

案情回顾

这起纠纷的原、被告本是朋友。被告从事家装行业,原告因自家房屋装修需求,与被告签订了总价65000元的装修合同。然而,装修期间,被告因拖欠多家供应商欠款导致工程停工,还多次向原告借款,累计金额达2万元。当时,被告写下欠条,并承诺从2025年1月起每月偿还2000元。可承诺到期后,被告却迟迟未履行还款义务,无奈之下,原告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选择向法院提起诉讼。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并未简单机械地推进诉讼程序,而是充分考虑到双方原本的朋友关系,将“化解矛盾、修复情谊”作为核心目标。为了让调解工作更有成效,法官在开庭前多次与原、被告分别沟通,采用“背对背”耐心劝导的方式,细致了解双方的诉求与顾虑。在确认借贷关系事实清晰、证据完整后,法官从法理与情理两个维度展开调解:一方面,向被告明确释明拒不履行债务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让其清楚知晓违约的责任与代价;另一方面,也积极引导原告换位思考,体谅被告当前可能存在的实际困难,为双方达成和解留出空间。

经过法官的耐心疏导与不懈努力,原、被告最终放下分歧,达成一致调解协议,这起民间借贷纠纷得以圆满化解。原本可能因债务问题反目的朋友,在司法的助力下,不仅解决了经济纠纷,也为修复彼此关系留下了余地。

辉南县人民法院始终将“司法为民”的宗旨贯穿于每一起案件的办理过程中。面对各类民事纠纷,法院坚持用法治思维寻找最优解决方案,以真心、耐心化解当事人之间的隔阂。在严格适用法律法规、维护司法公正的同时,法院始终注重兼顾情理,努力修复社会关系,力求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效果。

下一步,辉南县人民法院将继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优质的司法服务化解矛盾纠纷,切实守护群众合法权益,不断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与满意度,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贡献司法力量。

文:辉南县人民法院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