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答卷|过去五年,小明在二七的幸福生活
正观新闻记者 范光华 通讯员 郭佳星 文/海报
当二七塔的钟声敲响黎明,
新的一天开始了。
当党代会的议程渐次推进,
新的五年启航了。
区十一次党代会以来,
二七区委带领全区党员干部群众,
务实重干、担当奉献,
推动“三个二七”高质量发展,
书写了浓墨重彩的“民生答卷”。
回望过去的五年,
“三个二七”硕果累累。
生活在二七的小明,
感受到了“稳稳的幸福”——
有一种品质,叫二七
“精神家园、消费中心、复兴典范”,
自带商业气质、蕴藏历史文脉,
二七商圈核心区域复兴工程
是二七区的“头号工程”,
也是全市的重点项目。
小明是二七商圈的企业家,
时刻关注着城市的变化——
附近老旧小区和道路开始改造,
商业楼宇外立面更现代更时尚,
火车站东广场更加整洁有序,
二七广场下穿隧道项目启动……
马健 摄
《报告》说,
和小明一样的“市场主体”,
有14.7万户、是2015年的4.6倍。
为了给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七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1161个事项全部实现
“一网通办、一次办成”,
三次代表郑州迎接
国务院“放管服”调研督导。
小明说,
看到二七“硬实力”的提升,
感受到了“软实力”的改善。
在二七的工作生活,
很有品质,也很幸福。
有一种田园,叫二七
小明是退休职工,
小区改造后有了活动室,
他常和邻居们去打牌下棋,
早晚在家门口的公园锻炼,
偶尔和老伙计到近郊转转看看。
他发现,
孩子常在朋友圈秀蓝天白云,
夸赞绿色更丰盈空气更清新。
老街坊说“转角遇见游园”,
美丽乡村诗情画意更有特色。
推窗见绿、出门有花,
人在绿中、城在园中。
是“一环十纵十横”的成果、
“田园二七”的美好生活。
马健 摄
《报告》说,
五年来在城市建设中,
二七区坚持把绿色作为 “底色”,
以“品质化、系统化、全民化、标准化、精细化”
推进城市“双改”,
“三路一园”美丽街区、京广路示范段等
做法成效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小明说,
家门口的“绿色福利”,
给平常的小日子添了秀色。
在二七的生活,
很“田园”,也很美满。
有一种温暖,叫二七
小明是一名小学生,
多彩教育让他快乐学习,
在校午餐和课后延时,
让他父母更能安心工作。
小明说,
身边的温暖故事很多——
哥哥是待业青年,
通过培训学会专业技能,
定点实习很快找到工作。
爷爷是独居老人,
社区小厨房里吃上热乎饭,
托老驿站中安享晚年之乐。
邻居是残障人士,
临时救助让他笑对病痛,
就业帮扶让他热爱生活。
丁友明 摄
《报告》说,
美好生活从美好教育开始。
二七区投入资金26亿元,
新投用中小学、幼儿园 64 所,
新增优质学位5.9万个,
五年间学位增加了一倍。
深化“名校托管、一校多区”,
打造了19个教育发展共同体;
用心用情做好课后延时服务等,
“官方带娃”赢得广泛好评。
建成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等
101处6万平方米,
打通健康养老“最后一公里”,
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小明说,
老人和孩子
是家庭的软肋、也是盔甲。
政府托底守护民生,
我们幸福感满满的。
在二七的生活,
很温暖,也很安心。
李新华/图
有一种美好
叫“品质、田园和温暖”
有一种美好
叫二七
小明是你,是我
是生活工作在二七土地上的
每一个人
为了我们的美好未来
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