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市广武镇桃花峪村王柏岭:以实干担当书写乡村振兴答卷
正观新闻记者 史治国 通讯员 刘姿含
在荥阳市广武镇桃花峪村,该村党总支部书记王柏岭自2017年接过村庄发展重担以来,多年的坚守与耕耘,将心血与汗水洒在这片土地上,用实干笃行书写了基层干部的担当,用真情服务赢得了村民群众的信赖。
强基固本筑堡垒,党建引领聚合力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王柏岭深知,基层党支部是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是推动乡村发展的“主心骨”。任职以来,他始终将支部建设摆在首位,以“抓党建、强根基、促发展”为核心,构建起“支部会商+干部包片+党员联户”的精细化工作机制,让每一项决策都贴合村民需求,每一项工作都落到实处。
他严格规范“三会一课”制度,通过专题学习、政策解读、经验交流,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与履职能力;在党员队伍建设上,他坚持标准、严格程序,2017年以来吸收新党员10名,为支部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他积极落实“一编三定”工作要求,牵头组建治安巡逻、黄河防汛、应急抢险等多支志愿者服务队,让党员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亮身份、作表率——汛期里,他们值守黄河岸边排查隐患;风雪中,他们清扫道路保障出行;危急时,他们冲锋在前守护平安。在王柏岭的带领下,网格长、网格员与党员联户力量深度融合,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桃花峪村党支部也从“基础支部”成长为“坚强堡垒”。
心系民生谋发展,集体经济惠大家
“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日子好起来,是我最大的目标。”这是王柏岭常挂在嘴边的话。任职期间,他锚定集体经济发展方向,依托桃花峪村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的路子。
他推动村集体整合庄户地等资源,通过合理规划与有序开发,让“闲置资源”变成“增收资本”——让村民地租分红,在经济形势向好时,年集体收入达1075万余元。每人年底分红更是达到7000余元,实实在在的收益让村民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在保障民生上,他更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村集体统一为村民缴纳物业管理费,解决了社区居住的“后顾之忧”;统一缴纳村民医疗保险费,为村民健康筑起“防护墙”。从“分钱”到“办事”,从“增收”到“保障”,王柏岭用行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集体经济的发展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位村民。
文明赋能添活力,文旅融合开新篇
“不仅要让村民口袋富,还要让精神生活‘富’。”王柏岭始终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与乡村文旅发展,用文化活力点燃乡村魅力,用景点发展打开未来空间。
在精神文明建设上,他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多功能服务阵地”,集党务村务、便民服务、综治中心、文明实践等功能于一体,实现“群众有事就近办、马上办、一次办”;每周六准时开放的图书馆,成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志愿者组织孩子读书学习、担任“小馆长”,开展科学小实验、唱歌等趣味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更在村里营造了“爱读书、好学习”的浓厚氛围。
在文旅发展上,他紧抓桃花峪景区建设机遇,2023年底景区启动升级时,他带领村干部与村民共同发力:推进土地平整、修缮老设施、新增基础设施、开展绿化工程,每一项工作都亲力亲为。为减轻村集体负担,他创新提出“景区运营分期支付建设费用”模式,实现景区自负盈亏,如今的黄河中下游分界碑游客络绎不绝,为桃花峪村文旅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王柏岭始终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村委账目按时公示,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为后续村委工作树立了良好榜样。
危难时刻显担当,初心如磐映忠诚
多年来,有坦途也有风雨,而王柏岭在危难时刻的担当,更显基层干部的初心与使命。疫情期间,他主动请缨驻守社区门岗,与志愿者们吃住在卡点,寒冬里顶着凛冽寒风登记信息,酷暑中冒着烈日测量体温,日夜坚守从不松懈。在他的带领下,两委干部、党员志愿者与村民拧成“一股绳”,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守护了全村人的生命健康。
2018年他为了给村民找挣钱出路。自己出资20多万元探索林下种植。2020年疫情爆发他向政府、学校捐物捐资累积10万余元。2021年“7·20”特大暴雨灾害发生后,他第一时间组织村干部开展救灾工作,同时带头为灾区募捐蔬菜、衣物等,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2018年至2023每年九九重阳节自己出资为桃花峪村70岁以上高龄老人送羽绒服、毛毯等生活用品,从抗疫一线到救灾现场,从助学帮扶到民生实事,从乡村振兴到扶贫济困,王柏岭始终用“冲锋在前”的姿态,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八载耕耘结硕果。王柏岭先后荣获“郑州市百优书记”“荥阳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所在党组织获评“五星级党组织”,桃花峪村也被评为“荥阳市先进经济发展村”。这位扎根乡村的“领头雁”,以实干续写着桃花峪村的振兴新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