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网格”撬动“大治理” “夕阳红”映照“幸福院”
记者 景静 通讯员 李翠平
在二七区建中街街道淮南社区,淮河东路39号院是一座典型的“退休职工聚居院”。过去,这里墙面斑驳、设施老旧,却承载着几十户家庭对“住得舒心、过得安心”的朴素期待。如今,楼院面貌焕然一新:平整的柏油路、崭新的充电棚映入眼帘,老人们在花园里边散步边拉家常,乒乓球室里不时传出阵阵欢笑声。这幅美好景象的背后,离不开71岁的微网格长尚栓六年如一日的默默坚守。
2019年,本该安享晚年的尚栓接下了楼院党支部书记和微网格长的担子。面对基础设施老化、无物业管理等困境,他喊出“党员先带头,咱们自己的家自己管”的口号,迅速集结25名退休党员,带动60名退休职工组成治理队伍,打响了老旧院落的“焕新战役”。
2021年6月,在二七区政府主导下,小区完成全方位改造,但“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接踵而至。尚栓深知,只有思想同心,才能行动同步。他坚持每双月20日开展“党员集体学习日”,并建立党员微信群。几年来,他每天转发语音党课,让视力不好的老同志也能“听”懂国家大事。这个二十多人的微信群,成了党员们不可或缺的“思想加油站”。
思想统一后,制度建设紧跟上。尚栓带领党员们与单位留守处反复协商,制定了“居民出资+专人服务”的简易物业管理办法。每户每月缴纳几十元,用于保洁、绿化和安保,数额不大但每一分都用在实处。同时制定《39号院居民公约》,将“电动车不准进楼道、公共区域不准堆杂物、停车要给老人留通道”等要求细化成“硬规矩”,渐渐内化为家家户户的自觉行动。
六年如一日的巡院,是尚栓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清晨,他的身影总会准时出现在院子的各个角落:检查楼道卫生、排查充电安全、查看绿植长势、规范车辆停放,事无巨细。多年来,他累计向社区微网格平台上传近5000张巡查照片,用脚步筑牢小区的安全防线。如今,院里“电动车进楼道”的安全隐患已彻底清零,乱堆杂物的现象也不见了踪影。居民们常说:“有尚老师在,我们住得特别安心。”
治理既要“守底线”,更要“有温度”。为丰富老人们的生活,尚栓组织老伙计们打乒乓球,并特意倡导“打和平球”的理念:“输赢不重要,大伙出出汗、聊聊天,比啥都强!”如今,活动室天天座无虚席,邻里间的欢笑声此起彼伏。居民反映垃圾车停放点异味大,他当天就协调移位并增加清扫频次;小院改造时,他挨家挨户征集设计意见,将大家的巧思融入改造蓝图。从民生小事到环境提升,他总能第一时间响应需求,用实干赢得居民的信任与支持。
如今的淮河东路39号院,已从“老旧院落”蜕变为“幸福样板”。71岁的尚栓用“每天转一圈、遇事多商量、有难一起帮”的朴实行动,诠释了一名退休党员的责任担当。在他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到小区治理中,形成了“党员带头、居民参与”的良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