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马茶业没有“新茶”上市

港股研究社 原创

2025-10-21 16:12

“827新政”实施后,港股成为国内项目IPO的首选之地。尤其是今年新消费和AI带动港股IPO融资额同比增长超2倍,越来越多人开始问哪些票值得打新。

老牛从事港股市场研究多年,港股研究社也一直扎根在新股和财报这些板块,做过不少IPO专题,后续也持续关注这些公司的表现。每个新股总会带着故事跃龙门,之后我们还会聚焦新股,希望能为大家提供有价值的思考。

言归正传,本周4只新股招股。考虑到继年初上市的几家新消费公司上涨又回调,近期大消费板块持续回暖,老牛想讨论一下八马茶业,港股又一只消费新股。

跟消费谈恋爱,依旧是今年投资的主线逻辑之一。

自从老铺黄金开启了这波消费牛市行情后,2025年港股迎来了多只消费新股上市,平均首日涨幅高达38%,破发率仅为22%。蜜雪冰城、沪上阿姨、周六福等新股的上市都实现了高开,证明港股市场对消费股的热情不减,消费行业也成为了喜欢打新的朋友关注重点。

在此之前,我们一直关注并看好新消费公司的表现,比如老铺黄金、蜜雪集团等。回顾我们的判断,趋势依然没有错。(参考《从巴黎到紫禁城,一场全球奢侈品文化的权力转移》《雪王IP +出海,是蜜雪冰城登陆港交所想讲的“新故事”?》等)

和这些新面孔比起来,八马茶业也算是资本市场的“老熟人”了。八马茶业从2013年第一次冲IPO到终于通过港交所聆讯,已经反复折腾了12年。

“八马”这名字,挺有来头的:它取自中国古代周天子用八匹马拉车的典故,一听就感觉高贵又有品质。成立八马茶业的王家,更是福建安溪的“铁观音世家”。靠着家族历史和传承撑腰,公司带着高端基因成为茶业龙头。

不过,换个说法,八马茶业身上那“家族企业”的味道,也是浓得化不开。在公司里那些核心职位,几乎都是家族内的人在干。总经理吴清标,是三兄弟里的表兄弟,联席总经理王焜恒呢,又是创始人王文彬的儿子。

而且,八马茶业被议论最多的还是闽商豪门“联姻”的事儿。创始人家族和安踏、七匹狼、高力控股这些企业,通过子女联姻,整出了一张覆盖体育、服装、地产的大网。粗略算算,这些“亲家”们的总财富,超过500亿。

听起来风光,但要说这血脉和裙带关系,对八马茶业上市的影响,还真不好说。现在A股市场对关联交易查得越来越严,八马茶业先是在新三板挂牌又摘牌,创业板申报被撤,主板申报又被撤。

这上市路,漫漫其修远兮,直到港股对内地企业敞开大门,才算走通了。那么,八马茶业成了“上市新茶”之后,到底能不能让投资者尝到回甘的滋味呢?

老牛从“三碗面”来分析一下,八马茶业到底值不值得打新。

先说政策面,现在“大消费”行情正火,离不开政府出招促消费。2025年6月,央行等六部门联合发文,支持消费企业股权融资,壮大资本实力。再加上贸易战打到现在,中国经济持续回暖,大家对消费板块的期待也越来越高,外资和南向资金都抢筹消费股。

如果把受追捧的消费股分一下类,当前拉动消费增长主要有两股力量,一是消费降级,比如蜜雪冰城,二是高端消费,比如老铺黄金,八马茶业显然也是这一类。

对八马茶业上市来说,好消息是搭上了大消费火热的顺风车,坏消息是,自身不够硬。中国茶叶市场份额特别分散,前五名企业份额仅占5.6%,八马号称龙头,马在高端市场排第一,市占率也才1.7%。更麻烦的是,2300-3000元的高客单价下,增长劲头已经不足了。

从基本面看,八马茶业这几年业绩很能说明问题了。近三年(2022到2024年)加速拓店,营收和净利润增长却有限,营收从18.18亿涨到21.43亿,净利润从1.66亿提到2.24亿。2025年上半年,业绩更是“变脸”,收入同比降了4.2%,净利润降了17.8%。

跟新茶饮不一样,传统茶叶销售一直难搞大规模。线下渠道越来越不行。这三年它疯狂扩张,但单店收入从22年的44.76万降到24年的41.18万,存货周转天数还高达168天。加盟商囤货压力山大,只能关店止损。

深究的话,产品不好卖,也是重营销轻研发的后遗症。招股书显示,三年营销花了近20亿,研发投入却不到4000万,产品大多靠贴牌生产。

对研发不上心,品牌营销也没啥新意。这些年,八马从商政礼茶往高端消费场景转,广告语改成“认准这匹马”,但连续推出两个新品牌占营收的比重才12%,在茶叶市场几无声量。

高端茶叶就靠社交价值撑着,和日常消费场景差得远。越是打“高端”牌,市场离你就越远。

也正因为这样,资金面上,相比蜜雪、霸王茶姬,“高端”“传统”两个标签贴在身上的八马茶业性价比一般。

定价上,公司招股价定在45 - 50港元,每手100股,入场费差不多5050港元,这可比同行澜沧古茶贵多了。但港股对传统消费的估值一直不高,澜沧古茶上市后股价跌超70%。港交所新股定价机制改革后,新股分配更偏向机构投资者,也可能会挤掉新股定价的泡沫,抑制新股爆炒。

再说说货量,八马茶业用的是港股IPO“机制B”发行方案,公开发售就占10%,国际配售占90%。这么一分配,公开募资规模就小了,这次就发900万股,公开发售才90万股,对应募资额也就4500万港元左右。八马定价一般、货少,要是孖展倍数高,打新性价比可就不算高了。

所以,老牛认为,还是要谨慎申购。

政策对消费赛道的支持,八马茶业的行业龙头地位,确实有一定吸引力。但它的硬伤同样明显,业绩增长失速,加盟模式可持续性存疑,以及家族治理、关联交易风险。

打新就像品茶,光闻香味是不够的。在港股这个国际化的市场,八马茶业传统茶饮文化的牌并不好打,想要收获市场追捧,还得泡出一杯让资本回甘绵长的新茶。

作者:年年有牛

来源:港股研究社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