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光,点亮折翼天使的世界

志愿服务 原创

2025-10-21 16:07

以爱为光,点亮折翼天使的世界

2025年10月16日,当城市还在晨曦中苏醒,河南工业大学萤火虫爱心社的志愿者们已在6点多踏上征程,于8点前抵达郑州市儿童福利院。这一天,他们以陪伴为笔、以关怀为墨,在残障儿童的世界里书写了一段温暖的志愿故事。

初遇:忐忑与震撼的交织

“起初听说要去特殊教育福利院的时候,我还有些担忧,不知道怎么和孩子们相处。”志愿者的感触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当大家走进福利院,眼前的景象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孩子们或因疾病导致身体残障,或因发育特殊有着异于常人的表现。但很快,这种忐忑被孩子们的坚强与纯粹打破:有些孩子因为血管细而反复扎针抽血,却连眼眶都没红;13岁的男孩抽血时不哭不闹,还会贴心地帮志愿者拿东西、自觉扔垃圾;瘦瘦矮矮的小女孩虽未言语,却总带着甜甜的笑,用一次次主动的拥抱传递着信任。

陪伴:在细节中传递温暖

志愿者们分工陪伴孩子完成体检,在这个过程中,无数细节成为爱的注脚。有志愿者拉着大眼睛男孩的手腕,在各个体检项目间忙碌,看着他因听不懂话而欲言又止,感受他因害怕口腔检查而颤抖时,轻轻搂着他的身体一遍遍安抚;也有志愿者被孩子主动的拥抱、欢快的嬉闹所打动,“他们每个人眼里都有光”,这份光也照亮了志愿者们的内心。
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同样令人动容,一对夫妻带着六个残障儿童,脸上却洋溢着开心幸福的笑容,他们的乐观与坚守,让志愿者们敬佩不已,“感觉他们身上的光芒远远盖过了我们这一群稚嫩的志愿者身上的光芒”。

 感悟:以志愿之光照亮希望 从最初的紧张无措到后来的全心投入,志愿者们在这一天收获了深刻的成长。“他们只是有些地方不同于大部分人,但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底色”,志愿者“有于”的这句话,是对孩子们最真诚的看见。有志愿者感慨“他们每个人都很宝贵,每个人都充满希望”,而另一位志愿者则更加坚定了志愿初心:“希望这样的志愿活动继续发扬光大,自己可以一直是热心真诚永远在帮助别人的志愿者”。  这次志愿行,不仅是一次爱心的传递,更是一场双向的治愈。志愿者们用陪伴为残障儿童的世界添了一抹亮色,而孩子们的坚强、纯粹与信任,也在志愿者心中种下了更深厚的爱与责任。愿这份萤火之光能汇聚成炬,持续照亮折翼天使们的成长之路,也号召更多人加入志愿行列,让爱与希望在更多角落绽放。 我们也收集到了四位同学参加这次志愿活动后的一些所见所想: 匿名!为的同学:初遇时的心疼与期盼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志愿活动,起初听说要去特殊教育福利院,心里满是担忧——我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们相处。直到真正见到他们,所有顾虑都被眼前的画面击溃:有些孩子因为血管细,抽血时要反复扎针,却连眼眶都没红过,更不会像寻常孩子那样向家长哭闹。或许他们也想找大人哭诉疼痛,可福利院的叔叔阿姨实在太忙,他们便默默学会了忍受,最多只是轻轻拉过我们的手,要一个简单的拥抱。看着他们纯净的笑容,我只觉得心脏发紧,千言万语都堵在喉咙里,唯一的念头便是:希望有更多人能来做志愿者,多陪陪这些懂事的孩子。 匿名为椿漾逢的同学:触动中的坚定与向往 报名这次志愿活动时,我满怀信心与期待,坚信这会是一场意义非凡的旅程。可当我迈进福利院大门,走进一楼大厅,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深深触动——四处的嘈杂、来自不同方向的好奇目光,还有孩子们被疾病与伤痛缠绕的模样,用“触目惊心”来形容再贴切不过。我帮助的第一个孩子,是个眼睛大大的小男孩,我左手牵着他的手腕,右手拿着体检表,在各个检查项目间穿梭忙碌。我看见他因听不懂指令而欲言又止,感受到他因害怕口腔检查而浑身颤抖、不敢张嘴,只能轻轻搂着他不断后退的小身体,一遍又一遍轻声说“不怕不怕”。那一刻,我仿佛置身他的处境,多希望能用自己贫瘠的表达,看透他眼底的情绪,听懂他吱呀言语里的含义。好在,孩子们虽处境特殊,却都穿着保暖的衣服,留着整齐干净的发型,我暗自感叹“还好他们有这样的去处”。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对带着六个残障儿童的夫妻。即便孩子偶尔不配合,他们脸上也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还笑着向我分享双胞胎兄弟的趣事。那一瞬间,他们身上的光芒,远远盖过了我们这群稚嫩志愿者的身影。我由衷期盼:世界上能少一些被疾病伤痛困扰的孩子,多一些健康快乐的脸庞;希望他们不再困于无尽的黑暗,不再囿于听不懂的世界,不再受限于身体的残缺。这次活动不仅坚定了我加入萤火虫爱心社的初心,更丰富了我对志愿活动的认知,让我立志永远做一个热心真诚、乐于助人的志愿者。 匿名为遇见同学:从怜惜到看见光芒 当我走进福利院,第一眼见到孩子们时,内心不由地涌上压抑与怜惜。可随着近距离的陪伴与帮助,我才发现他们每个人眼里都闪着光——他们会主动张开双臂拥抱我们,也会欢快地拉着我们嬉闹。在我心里,这些孩子都无比宝贵,都充满着对生活的希望。 匿名为有于同学:手足无措后的温暖领悟 今天是我第一次去福利院做志愿者,心里又兴奋又紧张,总怕自己做得不好。见到孩子们的瞬间,我确实有些手足无措:他们或多或少有着身体上的缺陷,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态度面对——怕直视让他们不适,又怕回避视线让他们误会,最后还是遵从内心,对每个孩子都回以真诚的微笑。 活动中,每个人负责陪伴一个孩子,我带的是个13岁的男孩。他格外听话,会在我忙碌时贴心地递上东西;抽血时不哭不闹,格外勇敢;看到我把垃圾扔进垃圾桶,还会主动把用过的棉签丢进去,特别懂事。我还想起一个小女孩,排队时我曾抱过她一次,之后每次见面,她都会主动张开双手要抱抱。孩子瘦瘦小小的,每次那双小手向我伸来,我的心都会变得软软的。我从没听过她说话,但她总带着甜甜的笑,那笑容里藏着的模样,让人忍不住心疼。 整个志愿过程中,我见过孩子哭闹,也见过孩子乖巧,渐渐明白:他们只是有些地方不同于大多数人,却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生命底色。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