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精气神,何以激扬?——河津农商银行以文化人、释放服务潜力的调查

山西影像 转载

2025-10-21 09:08

             云里心

政以才兴,业由才广。对银行业来说,员工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改革创新的全面推进和金融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那么,如何凝聚发展信心、激发员工活力呢?河津农商银行从打通成才通道、完善激励机制、注重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打通成长通道——端正奋进心态

“之前没和河津农商银行打过交道,这一交往就断不了了。”初秋时节,一见到河津市万寿堂药店负责人崔女士,她就激动地说,“小原是又专业又热情,随叫随到,只要是和金融有关的业务,他都会积极作出回应。”

崔女士口中的小原,名叫原晓毅,“90后”,现为河津农商银行文苑支行副行长。去年的一天,他在“扫街”时走进了万寿堂药店。

彼时,崔女士正为药店转型发展需要的流资发愁。“瞌睡送枕头。”面对原晓毅的到来,崔女士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有人送钱来了;担忧的是,彼此没有多少来往,怎么开这头呢。崔女士还不清楚怎么开这头,而原晓毅已经在着手办理了。

“就见了一面,三两天后,90万元贷款就到账了。”崔女士欣喜地说,“资金有保证后,药店转型的步伐迈得更快了。”

当然,原晓毅的服务不止于贷款营销。他还为万寿堂药店安装了河津农商银行的收款二维码,为药店员工办理了晋享贷、信用卡等业务,全方位服务药店发展。

原晓毅这满满的干劲源自哪里?透视河津农商银行打通成才通道的举措,便可找到答案。

2016年入职河津农商银行的原晓毅,在基层到机关的多个岗位历练过,主要从事贷款营销业务。目前,他管理的贷款余额高达两亿余元,在河津农商银行名列前茅。

原本,他是一个内向的人,受从业环境影响,很快就变得外向,也找到了工作方向。

河津农商银行打通成才通道的举措都有哪些呢?

固本培元,厚植发展潜力。河津农商银行秉持人本理念,大力实施“跃·龙门”素质建设工程,着眼35岁以下青年员工发展,制定“823”计划(即:按照岗位划分8个培训类别,每周组织2天夜间培训,符合条件的员工每月至少参加3次集中培训),推行综合培训全员化、常态化;通过开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业务竞赛等各类活动,发现人才、起用人才,为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青年员工提供平台,促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经统计,该行去年组织开展培训40余期,培训人数2100余人次,在全省农商银行系统组织的技能比武、知识竞赛中,该行员工屡获佳绩。

对标一流,提升发展能力。河津农商银行坚持走出去学,选拔业务骨干赴江苏宜兴、泗洪、沭阳及山东曹县等地农商银行,在“党建引领、金融惠民、服务实体、整村授信、零售转型、运营管理、绩效管理”等多方面进行考察学习。同时,请进来教,聘请深圳市庄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开展“跃·龙门”网点服务标准化培训,围绕服务理念、服务规范、服务场景及投诉处理等进行理论培训和场景演练,进一步提升中层正职、运营主管、综合柜员、大堂经理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争先评优,凝聚发展“内力”。河津农商银行持续组织35周岁以下青年员工和党员开展“春蕾争艳”和“党员争先”活动,根据不同阶段,明确相应的活动内容和考核指标进行考核排队,并结合个人品行、团队合作、风险合规、担当精神等综合因素,实施动态管理、跟进考量、择优培养。近几年,该行选拔中层干部52人次,其中:业绩推荐19人次、公开竞聘33人次,干部梯队建设基础不断加强。

多措并举,使得河津农商银行的职场生态持续向好,积极进取蔚然成风,越来越多的奋进者脱颖而出。其中就包括该行西城支行行长费少雷。

费少雷,2015年入职河津农商银行,从基层员工一步步成长为网点负责人。

今年5月,在一次下乡调研中,他发现辖区20多个收粮大户,只有两三户和他们有合作。

“并不是这些收粮大户不需要资金周转,而是人家没有选择咱们。”费少雷说。为此,他将有关调研情况及时向总行进行了汇报。

“客户需要什么产品,我们就开发什么产品。”很快,河津农商银行“收粮贷”问世。费少雷介绍,这款专门针对收粮大户的信贷产品,额度大、利率低、条件宽、速度快。

在其辖区经营谷物种植、农副产品销售、农业机械服务的林海湾农场,获益匪浅。

“夏粮收购时,需要大量的资金周转,河津农商银行及时伸出援手,支持了60万元。”该农场负责人薛金朝说,“用了两个多月,就还清了,也没多少利息,很方便。”

时值7月,该农场又启动了粮食烘干中心项目,计划建设烘干塔、仓库及钢板仓等设施,预计日处理粮食400余吨。

“这个项目计划投资500万元,肯定还需要农商银行的帮助。”薛金朝说。对此,费少雷正全力配合总行,给予农场最大支持。

让“吃苦”的员工“吃香”、让“有为”的员工“有位”、让实干的员工“实惠”,河津农商银行树立实在、实干、实绩的鲜明导向,大胆起用有能力、有想法、有拼劲的员工,全行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完善激励机制——焕新奋发状态

“没想到,我的贷款额度较之前增加了二分之一,利率反而降低了三分之一。”说到河津农商银行的贴心服务,河津市鑫梦运输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女士感慨地说。

为吴女士提供服务的是河津农商银行樊村支行的综合柜员邱洋,她2016年入职,多年从事柜员服务工作,获得众多客户的好评与认可。

鑫梦运输有限公司主要经营道路货物运输及运输车辆销售等业务。随着新能源车辆的推广,该公司也要陆续更新车辆,进购新能源运输车。

“这个资金的需求量就大了。”吴女士不无忧虑地说。

“他们这个行业,投入大,收益也高,还是有一定保障的。”经过贷前调查,邱洋心里有数,并积极向支行汇报。

眼下,河津农商银行正迅速落实对鑫梦运输有限公司的支持。

邱洋的踊跃表现,源于河津农商银行不断完善的奖励机制。

河津农商银行聘请第三方绩效管理公司就考核体系、效果评估及绩效管理模式等进行指导,最终实现考核机制的全过程管理,推行全产品计价绩效,按绩取酬。同时,运用科技手段解决考核数据及时性、准确性问题,提升绩效管理考核信息化水平。绩效考核的升级运行,打破了传统“大锅饭”的弊病,让多劳者多得。

这一点,邱洋感触颇深,“月收入翻了一番”。

此外,河津农商银行还打造平台,为员工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拓宽渠道。按月评选柜面服务及信贷服务之星;按年评选“五四”青年标兵并邀请获奖员工家属出席表彰大会;按年组织开展“两优一先”评选活动……通过多渠道的平台展示,该行将品行端正、业绩突出的员工筛选出来,发挥榜样带头引领作用,激励全员向先进学习、向荣誉而行。

源于此,河津农商银行翠溪支行的员工几乎年年被评优。这个支行有什么过人之处吗?河津市民郭天官有话说。

那是今年4月的一天,河津市区突降大雨,买完菜正在回家路上的郭天官冒雨朝家快走。就在郭天官路过翠溪支行门口时,一阵急促的“叔,叔,叔……”声叫住了他。他回头一看,一个穿着制服的姑娘上前递了一把伞,并叮嘱“不敢淋着了”。

来不及多想,郭天官打着伞继续往家走。回到家,老伴的一句话点醒了他,“没有这把伞,你今天非淋出问题不可”。

“雨天送伞,情比金坚。关键是我和人家银行没有业务往来呀!”看着伞上印着的“河津农商银行”字样,老郭寻思着第二天去问个究竟。

当次日老郭还伞致谢时,送伞的任云霞热情接待了他,“这就是举手之劳的事,和您是不是咱的客户没有关系”。

一句话又让老郭心里暖暖的。随后,任云霞又给老郭介绍了农商银行推出的其他超值金融服务,如防诈知识宣讲、联合健康义诊、书法培训、康养讲座、惠民理发等。

听着这些,老郭来了兴趣,表示农商银行再开展活动时一定前来体验。

就这样,一来二去,老郭和任云霞处得像家人一样。老郭也从受益者变成了宣传员,逢人就夸农商银行好。

在老郭的影响下,他周围的不少居民都主动到翠溪支行办理业务。在他看来,河津农商银行这样的精心服务,一定会实现多方共赢。

“客户是衣食父母,就要像关心父母一样来对待。”任云霞说,“只要肯用心,一定有收获。”

任云霞之所以会增强客户的获得感,是因为她在农商银行这个大家庭找到了归属感。

河津农商银行着眼文化活动建设,持续激发员工进取精神。开展形式多样的团建活动,举办员工子女“暑期托管班”……诸多文化活动不仅让员工感受到关心关爱,获得满满的幸福感,还不断提升员工士气,焕新奋发状态。

“我们始终相信,良好的激励机制不仅能激发员工个人的潜能,更能凝聚团队向上的合力,最终反馈给每一位客户。”翠溪支行行长郑红霞说,“服务没有终点,感动源于用心。我们愿意继续用最朴实的行动,争做‘河津人最贴心的银行’。”

注重人才培养——永葆奋斗姿态

“我和农商银行的缘分可深着哩,交往有20多年了。”

说这话的时候,河津市康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先生眼里含着泪水。

马先生是河津市小梁乡马家庄村人,之前在外地干建筑工程。2011年左右,他回到老家,流转了千亩土地,计划建设核桃示范园。

平整土地、进购树苗、林下养殖……起初,千亩核桃示范园项目的推进如火如荼。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仅仅过了两三年,马先生自筹的600余万元就所剩无几。

雪中送炭的200万元贷款,让马先生熬到了示范园开始产出。这样,该合作社就转起来了。

去年,马先生在核桃的基础上又种植了樱桃、苹果、葡萄等,合作社的路子更宽了。小梁支行还为合作社的60余户社员办理了授信卡。该支行的不离不弃,给了马先生充足的信心,“还要逐步更新核桃树品种,让社员的效益更好些”。

获悉马先生与小梁支行的故事,该支行新入职的员工任旗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想起入职培训时反复被提及的“支农支小”口号,直到这一刻才懂得这四个字的分量。

任旗深知,农商银行扎根农村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创造了多少利润,而在于成为千万个“马先生”创业路上的同行者。

而河津农商银行注重人才培养的立行理念,正促使他积极地融入那些“同行者”。

河津农商银行把对新进员工的培育纳入长期发展战略,加强顶层设计、规划成长蓝图,形成“入职培训、岗位引领、平台促进”的人才培养机制。

通过座谈调研、谈心谈话、传帮带等方式,河津农商银行逐步激励新进员工花费时间和精力为自己“充电”,不断提升综合素质,把才学施展到工作岗位上。同时,该行还按周开展技能培训、读书分享等活动,展现青年员工的阳光心态,引导他们保持奋斗姿态。

大树底下好乘凉。虽然入职才几个月,但河津农商银行柴家支行综合柜员王晶,在精神上收获丰盈。

尽管每天办理的业务是相对单一的,可接触的每个人是不一样的。王晶坐在柜台前,处理着一张张票据,心里清楚:这些每天看似重复的业务,连接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生。

可能贷款的发放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贷款人的故事却个个不同。王晶记得那个年轻的养殖户柴志琳——从两三千只鸡到一万六千只鸡,用了5年时间;支行对养殖户的“关心”也从20万元贷款降到了10万元。效益越来越好,贷款越来越少,这不是一场温暖彼此的“双向奔赴”吗!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可借助农商银行这个平台就能帮助更多人。王晶越来越能体会到,年轻人一定要有活力、有拼劲、有扎根大地的踏实和仰望星空的胸怀。她理想中的奋斗姿态,不是盲目奔忙,而是带着温度的进取——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保持敏锐,在程式化的流程中看见具体的人。

以人为本,文化铸魂。河津农商银行正以一套系统化、人性化的人才培育机制,激扬团队精气神、释放服务新潜力。从“选育用留”到“激励关怀”、从“个体成长”到“团队共好”,该行不仅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活力充沛的人才队伍,更营造出风清气正、奋发作为的企业生态,为推动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来源:2025年10月21日运城日报 

编辑:董应赞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