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市中岳街道:多元社区活动暖人心,绘就民生幸福新图景
正观新闻记者 袁建龙 通讯员 王朝锋
近期,登封市中岳街道各社区(村)聚焦不同群体需求,以特色活动为载体,传递节约美德、守护居民健康、助力少年成长,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社区生活更添活力。
福佑路社区:老辈话节约,共守“粮”心忆时光
世界粮食日之际,福佑路社区以“老辈话节约,共守‘粮’心忆时光”为主题,邀请辖区居民重温节约岁月,感悟粮食珍贵。活动没有复杂流程,却满是生活温情。
开场播放的《一粒米的一生》视频,将水稻从育苗到成米的全过程缓缓呈现。“这就是咱老家种田的样子!”准老人们看着画面,不时与邻里交流,指着农民插秧的镜头回忆年轻时收割庄稼的日子,感慨“一粒米要历经多道工序才端上桌,年轻人真该多看看”。
粮票时代故事分享环节,社区老党员张阿姨的讲述引发全场共鸣:“当年一家五口靠几张粮票过日子,蒸饭按人头算量,剩饭第二天准做成泡饭,半点不浪费。”李阿姨紧接着补充:“以前馒头干掰碎了泡汤吃,现在偶尔剩点饭都觉得可惜。”你一言我一语间,节约理念悄然传递。
问答环节更似“生活智慧交流会”,题目均源自日常经验。“做米饭怎么算量不浪费?”主持人话音刚落,王叔叔便举手分享:“按人头算,一人一碗米,再少抓小半把,宁可不够添杂粮,也不煮多浪费。”谈及剩菜处理,李阿姨支招:“剩馒头切片煎金黄,配咸菜比新馒头还香;剩米饭煮成菜粥,暖胃又不糟蹋。”现场热闹又亲切,居民纷纷称赞“这样的活动接地气,能重拾节约老理儿”。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未来将持续开展此类贴近生活的活动,让节约美德在家常话中代代传承。
北高庄村:精神健康讲座开讲,筑牢乡村健康守护网
作为典型农业村落,北高庄村常住人口1430人,经村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管理的精神障碍患者共8人,涵盖抑郁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类型。前期调研发现,患者及家属普遍存在疾病认知不足、用药不规范、求助渠道不明等问题,部分家属因怕“被歧视”回避求助,影响患者康复。
为破解这一困境,北高庄村村委会联合村卫生室,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守护心灵・共促康复”专题讲座,特邀村卫生服务中心主治医生何发敏主讲。通过网格员入户邀约、村广播播报、微信群通知等方式动员,最终吸引8名患者、20名家属及村民共38人参与,现场发放宣传资料与政策手册各38份。
活动筹备阶段,村委会与村医组建“2名网格员+1名医护人员”小组,对8户患者家庭逐一走访,梳理出“用药管理”“症状识别”“医保报销”三大核心需求,确保讲座内容精准对接需求;同时布置多功能室,准备《精神疾病家庭照护指南》《医保政策解读手册》,安排专人现场咨询,保障活动有序开展。
讲座中,何发敏医生以“拉家常”开场,结合村民郑某某忽视早期症状致抑郁加重的案例,用“精神疾病如‘心灵感冒’,规范治疗可好转”的比喻缓解家属恐惧。讲解症状识别时,用“持续两周情绪低落、对日常事无兴趣、言语混乱”等通俗表述,教大家通过观察行为变化判断异常;用药管理环节,以“庄稼需按时浇水”类比强调规律用药的重要性,讲解漏服处理、副作用应对技巧,还现场演示用手机设置服药提醒;针对“患者不愿出门”的照护难点,建议从“共同摘菜、帮邻居递东西”等简单互动切入,助力患者恢复社交。
政策解读环节,何医生结合村民高某某慢性病补贴的实例,清晰讲解精神障碍患者医保报销比例、补贴申请流程及免费心理咨询等康复政策,发放《医保报销流程图》并留存咨询电话;针对经济困难患者,介绍区级“精神障碍救助基金”申请条件,明确村委会可协助准备材料,彻底打消“看病贵”顾虑。
讲座后设置1小时一对一咨询,分“医生咨询区”“政策咨询区”“心理支持区”精准解难题。
通过“问卷测试+口头反馈”评估,家属张某某说:“以前怕人知道,也不懂怎么照顾,现在知道要按时吃药,还能报销,心里踏实多了。”病情稳定的患者李某某则表示“想参与村里的手工活动”。活动后,部分家庭预约村医上门随访及申请慢性病补贴,活动成果切实转化为实际行动。
为巩固效果,村委会与村卫生室制定长效措施:一是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为部分患者各配备“1名网格员+1名医护人员”小组,每月1次入户随访,病情不稳定者增加频次;二是分层开展康复活动,为病情稳定患者每月组织手工、园艺等活动,为家属每季度举办“互助沙龙”;三是扩大科普范围,村宣传栏每月更新精神健康海报,微信群每周推送“疾病常识”,每季度举办“健康咨询日”,营造理解关爱的社区氛围。此次讲座不仅填补了村内精神健康知识空白,更搭建起“村委会+卫生服务+患者家庭”的沟通桥梁,未来北高庄村将持续以村民需求为导向,完善精神健康服务体系,助力患者康复,共建和谐乡村。
文峰街社区:口才活动点亮童年,助力少年“语”众不同
为丰富辖区少年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搭建展示自我的优质平台,2025年10月18日,文峰街社区联合郑州市国文德智艺术中心,举办“解锁语言新可能,让少年‘语’众不同”主题口才课程及《我要上春晚》少儿口才艺术选拔活动,吸引30余名少年积极参与。
活动特邀重磅教学团队——河南省作家协会朗诵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儿童剧委员会专家、主持人付登科老师,及3位语言艺术行业资深导师,为孩子们带来专业且生动的口才指导。
口才课程环节,付老师结合自身10余年主持从业经验,采用“趣味互动+实战教学”模式,从发音轻重、气息控制等基础技巧入手,通过“声音模仿秀”等小游戏,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轻松掌握语言表达核心要领。讲解朗诵技巧时,他化身“故事大王”,模仿小动物语气、还原课文场景,引导孩子们深入理解文字背后的情感,学会用声调起伏、语速变化传递情绪。课堂上,原本羞涩不敢开口的孩子,在老师鼓励与同伴带动下逐渐放开,主动举手展示练习成果,现场掌声、欢呼声不断,氛围热烈又温馨。
课程结束后,《我要上春晚》少儿口才艺术选拔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参赛少年依次登台,通过朗诵、演讲、主持等多种形式展现学习成果,自信的姿态、流畅的表达赢得评委与观众阵阵掌声。评委团从语言表达、情感传递、舞台表现等维度进行专业点评,既肯定孩子们的优点,也针对性提出改进建议,为他们指明后续提升方向,同时鼓励孩子们保持对语言艺术的热爱,在成长道路上勇敢表达自我。
此次活动不仅为辖区少年提供了专业的口才学习机会,帮助他们提升语言素养、增强自信心,更通过选拔活动为有艺术潜力的孩子搭建了通往更大舞台的桥梁,得到家长一致好评。下一步,文峰街社区将持续聚焦少年成长需求,积极链接优质社会资源,策划开展更多涵盖文化、艺术、科技等领域的特色活动,丰富少年课余生活,助力辖区少年全面发展、快乐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