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街区检察院开展电信诈骗专题帮教活动 引导未成年人远离犯罪 重新回归正途
正观新闻记者 谢鹏飞 通讯员 朱蕾 李清媛
为强化对涉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提升其法治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近日,上街区人民检察院联合轩合司法社工开展“明辨是非·守护未来”专题法治帮教活动。通过案例警示、情景模拟、亲子对话等形式,引导未成年人远离电信诈骗犯罪,重新回归正途。
聚焦高发问题,定制“精准化”法治课
活动伊始,未检检察官朱蕾结合本地近一年办理的涉未成年人电信诈骗关联案件数据,指出当前未成年人易沦为诈骗“工具人”的常见场景——出借银行卡、电话卡参与“跑分”洗钱,为诈骗团伙引流推广,或因贪图小利协助线下取现等。检察官以改编自真实案例的动画短片《“帮个忙”的代价》切入,讲述了一名17岁高中生为赚零花钱出借银行卡,涉案流水达50万元,最终因涉嫌“帮信罪”被附条件不起诉的故事。
“很多孩子觉得‘我只是帮忙’‘不知道会犯罪’,但根据法律规定,年满16周岁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仍提供支付结算帮助的,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最高可判3年有期徒刑。”检察官现场剖析法律后果,并通过互动问答引导未成年人反思:“如果同学让你帮忙收一笔‘不明来源的钱’,你会怎么做?”在场未成年人积极发言,检察官逐一纠偏,强化“不参与、不协助、不轻信”的底线意识。
沉浸式体验,让法治教育“活起来”
为提升参与感,司法社工设计了4组电信诈骗关联情景模拟:“网友高价租借电话卡”“同学邀请刷单引流”“亲戚要求帮忙取‘神秘资金’”“收到中奖短信需先缴费”引导未成年人分组演绎并讨论,通过角色扮演直观感受“看似普通的行为可能触犯法律”。一名参与模拟的未成年人坦言:“原来收钱帮忙取现也可能是洗钱,以后绝对不干!”
“情景模拟比单纯说教更有效,孩子们在参与中自己发现了问题,比我们强行灌输更有说服力。”检察官在活动的最后表示。
跟踪帮教不松懈,助力“迷途少年”回归。此次活动是附条件不起诉考察期的重要教育环节,后续上街区检察院未检部门将通过“一对一”跟踪辅导、组织参与反诈志愿服务等方式,持续巩固帮教效果。同时,检察机关将联合司法社工、监护人建立动态评估机制,确保涉罪未成年人真正认罪悔过、远离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