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露脸”他“露屁股” 博时基金一产品成立超10年仍负收益

闻基期舞 原创

2025-10-17 11:31

今年已经过了三个季度,在市场整体向上的背景下,不少基金经理都取得了不菲的收益,不少宝藏基金也相继被挖掘。不过也仍有一些基金,在别人“露脸”的时候还在“露屁股”。

而博时基金旗下的博时内需增长混合就是这样一只典型的基金。资料显示,该基金成立于2013年7月,初始规模为13.51亿元。按理说,在博时基金头部基金公司的加持下,又是一只穿越牛熊的老牌产品,成立至今的12年应该造福了不少投资者。

不过可惜的是,在个人投资者占比超40%的背景下,该基金的近两年、近三年、成立以来收益均为负数,分别为-14.71%、-40.17%和-14.95%;近一年以及今年来的收益来看,在行情带动下确实回到了正轨,不过却仅有0.23%和4.57%,同类排名分别为987|996和848|1001。换句话说,一年之前随便买个理财产品,现在看收益没准都能超过博时内需增长混合。

而如此令人发指的收益也获得了不少投资者的非议。在天天基金网的股吧中,有似乎是持有了多年的投资者感叹到:“10年过去了居然是负的,没有一个好经理。”

事实上,博时内需增长混合成立以来的三位基金经理王燕、刘阳和陈雷和经理过的五个阶段也确实对得起这样的评价。除王燕在基金成立之初独自管理的近两年时间,其余四个阶段任职回报均为负数。

对此,我们就不一一深究了,只是来看看现任基金经理陈雷都进行了哪些神奇的操作,才将该基金拖入了深坑。资料显示,陈雷于2014年8月开始管理首产品。2017年3月,陈雷正式与刘阳开始共同管理博时内需增长混合;2024年6月,刘阳退出,陈雷开始独自管理。不过可惜的是,这位混迹公募圈十余年之久的老牌基金经理,管理过的产品任职回报至今仍过半为负。

而从该基金的表现来看,远低于同类的收益或因两点。一是今年以来仍较低的股票仓位。自2024年独自管理该基金开始,陈雷似乎就患上了“股票恐惧症”,该基金的股票仓位自四季度开始陡然从79.73%下滑至33.33%,现金占比陡然从2.05%上涨至了45.38%,也是该基金成立以来股票仓位和现金仓位首次达到这种程度,此后一直持续至今。而彼时正值924行情的开端,陈雷的这种操作,似乎是被此前的震荡吓破了胆子,完美的避开了行情的到来,也凸显出其个人投资能力及行情研判敏感度的不足。

二则是基金经理频繁的调仓换股。从换手率上来看,该基金高的异常的换手率与惨淡的业绩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该基金近四个报告期换手率分别为329.43%、682.74%、704.22%和548.57%,远超行业平均水平。重仓股来看,该基金经理似乎喜新厌旧,自2024年3季度开始,前十大重仓股分别有10、9、9、10只个股更换。

而众所周知的是,高换手率意味着频繁交易,会导致投资组合的波动性增加,难以形成稳定的投资组合。或者说,真正让小编疑惑的地方就在这儿,如此高的换手率,该基金经理究竟是在选股还是超短线,真的有构建投资组合和策略吗,还是压根不会投资,追涨杀跌,能力让人怀疑。

其次,高频次的换手率往往会增加基金的交易成本。每一次交易都需要支付手续费、印花税等费用,频繁交易使得这些成本不断累积,降低了基金的收益。换句话说,你亏的钱里有部分都给陈雷瞎操作浪费掉了。而如此的行径,也让人不得不质疑,基金公司的风控与投研管理是否存在漏洞,不合格的基金经理为何不换掉,反而至今还管理着3只产品。

除此之外,没有一个好经理这话或许优点夸张,但在一定程度上或还适合于博时基金这家万亿公募。早在9月14日的稿件中,我们就分析过,当前的博时基金在权益投资上有着明显的短板。截至9月14日,博时基金旗下的107只主动权益产品来看,近三年回报共有30只为负,成立以来回报共有38只为负,无疑反映出博时基金旗下大批量基金经理能力的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除产品清盘外,近期的博时基金正值高管变更。在博时基金任职10年的江向阳正式卸任,由博时基金现任总经理张东接任。对于张东接任的风险,早在此前的稿件中也有回顾,一则是其公募管理经验不足,二则是博时基金高管接连变更下的稳定性问题,三则是产品清盘不断下的声誉管理,四则是规模逆势缩水和产品结构的不平衡。面对这些挑战,博时基金的新领导团队可谓任重道远,能否完美解决,还投资者一个美好的收益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闻基期舞公众号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