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孚医疗上市迷局:背背佳靠营销年入5亿,实控人分红2.63亿引市场拷问

九州商业观察 原创

2025-10-17 09:53

作者:信乔

审核: 岚山

当背背佳的直播带货仍在渲染“体态焦虑”时,其母公司可孚医疗悄然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启动A+H双重上市进程。这家2021年才登陆A股的医疗器械企业,如今在业绩下滑与分红加码的矛盾中寻求再融资,而5亿元营收背后的背背佳争议、实控人巨额分红与海外市场的乏力,都让这场上市之旅布满疑云。

业绩停滞期的分红迷思

可孚医疗的上市之路从一开始就伴随着争议。2021年10月,公司以93.09元的高价发行新股,募资37.24亿元,但上市首日便跌破发行价,此后股价持续低迷。截至2025年10月,其股价维持在39元上下,市值约83亿元,较发行时已大幅缩水,且始终未能回归发行价水平。

股价疲软的背后是增长乏力的业绩。2022至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9.77亿元、28.54亿元、29.83亿元,三年间基本停滞不前;净利润在3.01亿元至3.12亿元区间波动,盈利能力未见实质性突破。进入2025年上半年,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营收同比下滑4%至14.96亿元,净利润更是下降9.7%至1.67亿元。

与业绩下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慷慨的分红政策。2024年,可孚医疗首次实施中期分红,全年现金分派达3.66亿元;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在营收净利双降的情况下,再次推出每10股派6元的分红方案。粗略计算,近一年三次分红合计约4.88亿元。

由于实控人张敏、聂娟夫妇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控制公司53.94%的股权,这笔分红中的2.63亿元最终流入二人腰包。在企业需要资金推动发展的阶段,大股东逆势收割巨额分红的操作,难免让市场质疑其赴港上市的真实动机——究竟是为了拓展业务,还是为了填补现金流缺口?

背背佳的“营销依赖症”与功效争议

可孚医疗招股书中提及的背背佳品牌,堪称其近年最引人注目的布局。这个由营销狂人杜国楹在1997年创立的品牌,曾凭借电视购物广告创下年销4.5亿元的奇迹,后因运营不善淡出市场。2021年11月,可孚医疗以1.77亿元收购其运营主体,试图复刻昔日辉煌。

被收购后的背背佳延续了“营销为王”的传统:赞助《快乐再出发》第二季,邀请白鹿担任代言人,在社交平台密集投放明星同款内容,更在直播间以“每天3-6小时改善体态”等话术吸引消费者。通过将目标群体从青少年延伸至成年人,2024年其相关矫姿带产品收入达5亿元,市场份额高达27.2%。

但销售额的背后是高昂的营销投入,以及从未消散的“智商税”争议。北京青年报曾援引医生观点指出,矫正带仅能辅助改善主动型驼背,长期佩戴会导致背伸肌群“消极怠工”,甚至引发肌肉萎缩,属于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运动康复教练更警示,长期使用可能降低脊柱灵活度,严重时或诱发强直性脊柱炎。

消费者的实际体验也印证了这些担忧。浙江大学生刘婷购买成人款背背后,每天佩戴十余小时,一周后便出现腰椎疼痛,减少佩戴时长后症状才缓解。她坦言,明知可能被“割韭菜”,却还是被宣传话术打动。更值得注意的是,背背佳早在2006年就因虚假宣传陷入舆论风波,橡果国际曾承认其既非医疗器械也非保健品,仅有服装行业批文,所谓“改善骨骼变形”等宣传缺乏科学依据。

如今的背背佳虽在产品设计上增加了腰背部支撑,但本质仍未改变。有实测显示,其产品绷紧时会对腹部造成巨大压力,导致呼吸困难,放松后又失去矫姿效果,且存在劣质布料异味等问题。这种依赖营销制造需求、功效却经不起推敲的产品,能否支撑起可孚医疗的增长预期,仍是未知数。

海外市场“远水难救近火”

面对国内市场的增长瓶颈,可孚医疗将希望寄托于海外拓展,这被视为其赴港上市的重要考量。公司在机构调研中称,海外业务收入近亿元,同比增长超200%,并通过收购上海华舟和香港喜曼拿补充产品线、获取渠道资源。

但光鲜的增速背后是极低的基数。相较于近30亿元的年营收规模,过亿元的海外收入占比不足4%,远不能形成业绩支撑。更关键的是,主打产品背背佳在国内尚且深陷功效争议,要进入标准更严格的海外市场,面临的合规挑战可想而知。

从行业格局看,2024年可孚医疗在国内家用医疗器械市场仅排名第二,市场份额2.82%,缺乏绝对竞争优势。在健康监测、呼吸支持等核心医疗领域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押宝争议产品背背佳,又未能建立海外市场护城河,公司的长期发展逻辑难以令人信服。

上市之路需解三重难题

可孚医疗的A+H上市计划,本质上是在业绩承压、产品存疑、增长乏力的多重困境下寻求破局,但三个核心问题亟待解答。其一,如何平衡大股东利益与公司发展,在分红与再融资之间找到合理尺度;其二,如何摆脱对背背佳的营销依赖,解决产品功效争议,建立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其三,如何将海外业务的“高增速”转化为“高贡献”,真正形成新的增长曲线。

资本市场从不缺乏故事,但最终考验的是企业价值。对于可孚医疗而言,若不能正视这些待解之题,即便成功登陆港股,也难以改变其在A股市场的疲软表现,更无法赢得投资者的长期信任。背背佳的直播间或许能制造短期销量奇迹,但医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终究要回归产品功效与技术实力。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