潢川“蹲点教研”探索基础教育提质新生态

潢川县教体局 原创

2025-10-16 10:31

为切实破解教研与教学“两张皮”问题,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走深走实,2025年9月,潢川县教育研究中心启动初中教研员蹲点教研工作,组织各学科教研员深入县域多所中学,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沉浸式教研。此举旨在以机制创新与精准服务为抓手,着力构建“教研下沉、问题共解、协同成长”的新型教研生态,为县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机制革新:从“指导者”到“同行者”

打破传统“巡回指导”的浅表化模式,建立教研员驻校蹲点机制,推动教研角色由“理论输出者”向“实践参与者”深度转型。县教育研究中心系统制定了“听课—诊断—示范—研讨—改进”五步工作法,教研员全程参与学校晨读、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及课后评议等环节,与一线教师同步作息、共同研课。一位驻校教研员谈到:“只有真正走进课堂、贴近教师,才能发现真实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为期一月的深度融入,使教研指导更加贴近教学实际,有效弥合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断层。

靶向发力:学科特色赋能课堂提质

围绕新课标落地与课堂教学提质,各学科教研员聚焦教学过程中的典型问题,开展精准化、定制化指导。语文学科集中突破“整本书阅读”教学难点,物理学科重点强化实验教学设计,化学学科推广“实验引导+思维建模”教学法,地理学科则结合潢川本地淮河文化、生态资源等开发出“潢川地形与农业发展”等乡土教学案例,增强课堂的实用性与感染力。据统计,本轮蹲点期间共开展集体备课36场、示范课教学22节,系统解决学科教学难题18项。

三方协同:教研成果落地见效

为期一个月的沉浸式教研,实现了教研相长、双向赋能。教研员累计听课200余节,形成涵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课堂评价等维度的专题报告20余份;教师通过参与同课异构、专题研讨,有效更新教学理念、提升课堂实施能力,一名青年教师在市级公开课评选中荣获佳绩;参与学校也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机制,构建起“问题收集—集体研讨—实践改进—成果推广”的闭环管理体系。目前,“有难题,找教研”在潢川各中学已成为常态,“教研员引领、教师主体、学校支撑”的教研新生态逐步成型。

展望未来,潢川县将重点从三方面持续推进教研机制创新:一是建立基于实际问题的教研选题机制,增强教研针对性;二是推动跨校教研共同体建设,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三是完善蹲点教研成效评估体系,强化结果运用与持续改进。“今后,县教育研究中心要以此次蹲点教研为起点,持续探索教研模式创新,让高质量教研成为驱动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力量。”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波表示。(瓮启兵 向坤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