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顺长城信任雪崩:刘彦春亏掉17%、康乐掌舵跑偏,散户被深套

九州商业观察 原创

2025-10-16 10:19

曾以“消费投资标杆”之名在资本市场叱咤风云的景顺长城基金,如今正深陷信任泥沼。昔日明星基金经理刘彦春管理的产品亏损超17%,规模缩水至清盘边缘;总经理康乐掌舵下的公司战略与监管要求背道而驰,旗下产品批量沦为“迷你基”。这场由明星陨落、管理失序引发的信任危机,不仅让机构投资者集体出逃,更将无数散户推向“想卖卖不掉”的绝境,这家曾经的头部基金公司,正面临成立以来最严峻的生存考验。

刘彦春的“滑铁卢”与散户的噩梦

提起刘彦春,不少投资者仍记得他巅峰时期的风光——管理规模超1100亿元,凭借对消费龙头的精准布局,被誉为“长期价值投资领军者”。但如今,这位明星经理的履历上,却刻下了难以抹去的“败笔”。

其管理的景顺长城鼎益混合(LOF)C,自2023年6月成立以来,便成了散户的“伤心地”。截至2025年10月,该基金单位净值跌至1.8660元,成立以来亏损幅度突破17%,近一年跌幅更是达到7.37%。更令人揪心的是,这只基金的规模已缩水至1200万元,距离公募基金5000万元的清盘红线仅一步之遥,流动性危机让持仓散户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想割肉离场,却因交易清淡难以成交;继续持有,又要直面业绩持续低迷的风险。

业绩崩塌的背后,是刘彦春僵化的投资策略与市场趋势的严重脱节。从持仓来看,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仍扎堆在消费、医药领域,海大集团、迈瑞医疗、贵州茅台等“旧核心资产”占据仓位主力,丝毫未体现出对市场风格转向科技、新能源赛道的适应。2025年中报数据更暴露了其操作的保守——换手率仅9.22%,2024年末换手率更低至8.07%。这种“躺平式”操作,既没能凭借长期持有捕捉企业成长红利,又错失了灵活调仓扭转颓势的机会,最终让基金业绩在市场波动中一泻千里。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只基金从诞生之初就暗藏“陷阱”。2023年6月成立时,机构持有比例便为0;截至2025年6月30日,机构持仓仍维持零记录,100%的份额由个人投资者承担。要知道,机构投资者凭借专业投研团队和风险识别能力,对基金经理的管理水平、持仓逻辑有着严苛的判断标准。他们从始至终的“缺席”,早已是对这只基金投资价值的否定,而散户却因刘彦春的明星光环误入,最终沦为唯一“埋单人”。

事实上,景顺长城鼎益混合(LOF)C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刘彦春管理能力全面滑坡的缩影。数据显示,他的管理规模从巅峰时期的超1100亿元,大幅缩水至2025年二季度的364.30亿元,短短数年蒸发超700亿元,仅剩6只产品在管。规模“断崖式”下滑的核心,是业绩疲软引发的“赎回潮”——除鼎益混合C外,他管理的其他产品年内收益率多为负数,部分产品近一年亏损超10%。更让投资者失望的是,面对业绩颓势,刘彦春既未清晰传递调整思路,也未拿出改善业绩的有效举措,昔日的“消费投资旗帜”,如今已沦为市场质疑的对象。

康乐掌舵失序

刘彦春的“陨落”,并非单纯的个人能力问题,更折射出景顺长城基金整体管理方向的偏差。作为公司总经理,康乐的管理策略与证监会“提高投资者回报”的要求明显背离,成为引发信任危机的关键推手。

公开资料显示,康乐拥有经济学硕士学历,履历堪称亮眼——曾任职于中国人寿资管、景顺投资、中金公司等知名机构,2011年加入景顺长城后,从投研岗位逐步晋升至总经理。按常理,这样的背景本应让他对公募基金“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原则有着深刻理解,但从公司近年的表现来看,其管理下的景顺长城,早已偏离了行业本源。

最直观的表现,是旗下产品的“批量沦陷”。除了刘彦春管理的基金业绩低迷,景顺长城近年来新发的产品也多陷入“规模小、业绩差”的恶性循环。不少产品成立不久便因规模不足沦为“迷你基”,投资者投入的资金不仅难以获得回报,还需承担管理费、赎回费等成本,获得感持续走低。这种“重发行、轻管理”的模式,与证监会多次强调的“切实提高投资者回报,坚守行业本源”的要求背道而驰,也让公司积累多年的市场口碑消耗殆尽。

更严重的是,景顺长城在投研支持与风险控制上的短板,进一步放大了业绩危机。作为核心基金经理,刘彦春在市场风格切换时,未能及时调整持仓结构,背后反映出公司投研团队对行业趋势的判断滞后;而面对产品规模缩水、投资者赎回压力,公司也未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既未向投资者解释业绩低迷的原因,也未给出明确的改善方案,导致市场信任度持续下滑。

对公募基金行业而言,“信任”是最核心的资产。景顺长城在康乐的掌舵下,既未能保障投资者的基本收益,又忽视了监管层对行业发展的要求,最终引发机构投资者的集体撤离——除了刘彦春管理的产品,公司其他多只基金的机构持仓比例也在近年大幅下降。机构的“用脚投票”,不仅让公司规模进一步缩水,更向市场释放了危险信号:这家曾经的头部基金公司,已难以满足专业投资者的需求。

如今的景顺长城,正站在信任崩塌的悬崖边。对投资者而言,刘彦春的明星光环早已褪去,业绩才是检验基金经理的唯一标准;而对康乐和景顺长城来说,若不能尽快调整战略方向,加强投研能力建设,重建与投资者的信任关系,不仅会失去更多客户,还可能面临监管层面的进一步关注。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公募基金行业,失去信任的公司,终将被市场淘汰。

从“消费投资标杆”到“迷你基聚集地”,景顺长城的境遇变迁,给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无论明星经理的光环多耀眼,无论公司的历史多辉煌,若偏离了“为投资者创造收益”的核心,最终都将付出沉重代价。而那些被深套的散户,也用自己的惨痛经历提醒着每一位投资者:警惕明星光环,理性看待基金业绩,才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根本之道。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